摘要:賴岳軍越來越有成就感,“我剛來的時候,村里大都是老人。有了這個農(nóng)場,年輕人越來越多,村里越來越有活力。”

“我不把他當臺灣商人,而是我的兄弟。”看著賴岳軍,崇明廟鎮(zhèn)合中村黨支部書記龔漢超笑著說。10年前,賴岳軍來到這里,從單純經(jīng)營果園開始,一步步轉型成為集觀光、住宿、餐飲于一體的開心農(nóng)場。在這過程中,這個臺灣人也和不少村民成為好朋友。“雖然不太會說崇明話,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村里的一員了。”這句話賴岳軍常掛嘴邊。
該如何與村民共處?
從小星公路走入開心農(nóng)場,近處是茵茵草坪與散步棧道,遠處是高聳的北美楓與水杉,到了深秋楓葉變紅,陽光照下整個農(nóng)場就像裹了層紅霞。穿流而過的景觀河道將200畝農(nóng)場分成5塊功能區(qū),游客可以在里面垂釣、采摘、休閑,餓了可以去餐廳吃飯或露天燒烤,累了能去邊上的民宿小憩。

不過,10年前這里只是一座少有人關注的果園。一次偶然的機會,賴岳軍承包下了這200畝地,并最初安排3位員工管理。當時,他沒有想搞經(jīng)營,只是希望給員工們找個可以接觸自然的去處。賴岳軍的老家在臺灣南投,那里密布山巒溪流,盡管年長后去臺北從商,但愛自然的情懷只增未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