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6月2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通訊員 石青青 高泉藝)把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有可能達到治療腫瘤、肥胖、乙肝等疾病的目的。這項名為“腸菌移植”的新技術正在海峽兩岸風靡。
6月23日,世界華人暨海峽兩岸消化醫(yī)學專家匯聚廈門,各位專家圍繞腸道微生態(tài)、炎癥性腸病、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肝病、膽胰疾病、消化內鏡新技術等熱點問題展開交流。在這場名為“2018第四屆海峽兩岸暨世界華人微生態(tài)高峰論壇、2018第七屆海西整合消化病論壇”上,“腸菌移植”技術成為熱點。“只要微生態(tài)在臨床應用的平臺成熟了,通過‘腸菌移植’治療疾病的可能性就不再是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陳建民說,微生態(tài)在臨床應用上,廈門還是走在全國的前列。腸菌移植用在腸道的疾病治療上,可以說是已經運用成熟了。目前每年患者量,都有好幾百例?,F在主要是想把它擴展到其他疾病的治療上,比如肥胖、腫瘤、乙肝等范圍。特別是在腫瘤化療上,如果可以改善微生態(tài)的結構,作為化療的輔助手段,相信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功能菌群要如何移植到患者腸道內呢?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好的科技,可以將菌群提煉出來,做成膠囊,存在-70℃的冰箱里,保證活菌狀態(tài)?;颊咧灰苯涌诜纯伞?/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