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銀行發(fā)布消息,公布“大陸臺生和內(nèi)地港生專項計劃”,上海、江蘇、福建、深圳、蘇州等5家分行將招收在大陸就讀的臺灣應屆畢業(yè)生。據(jù)了解,大量臺生對中國銀行此次的招聘計劃十分關注,而中國銀行約于4月中旬開始面試,5月中發(fā)錄取通知,最快7月,第一批在陸臺生就將在中國銀行入職。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國有銀行向臺生開放,是金融界因應“惠臺政策31條”所作出的重大舉措。在此之前,包括中國銀行在內(nèi)的大陸銀行也曾經(jīng)多次招收臺生赴陸實習。這些學生對大陸和大陸銀行及大陸金融業(yè)有什么觀感?中國銀行的這次招聘,又引起了哪些“蝴蝶效應”呢?
實習體驗
從“退堂鼓”到舍不得
臺媒認為,中國銀行此番招聘臺生,再為惠臺31項措施增添一項實際落實的案例。而在正式招聘臺灣籍員工之前,中國銀行臺北分行在2016、2017年曾招在臺念書的臺生前往大陸實習,去年就招收了60名臺灣實習生,今年則是首度直接向在陸臺生招手。有臺生表示,以往有意在大陸從事銀行業(yè)的臺生只能到外商銀行工作,而今中國銀行對臺生招手,盡管只開放特定地區(qū),但對臺生相當具有吸引力。
說到臺生到銀行實習,2017年暑假的“銀鷹計劃”不得不提。“銀鷹計劃”是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為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的互動交流,針對臺灣青年學生暑期實習制定的專項計劃,它不但為臺生搭建了了解大陸銀行業(yè)以及大陸銀行運作方式的平臺,更為大陸銀行進一步開放招聘臺灣青年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儲備。2017年的“銀鷹計劃”,招募了415名臺灣大學生,分別到北京、福建、廣東、江蘇等11個城市的銀行開展了為期三周的實習活動。臺生郭淑茹就是其中之一。
可以進入大陸銀行實習,這樣的機會即使是大陸學生也并非唾手可得,然而,最初接到通知的時候,郭淑茹卻有些失落。她的實習地點在宿遷,而不是她略有了解的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郭淑茹對這個城市一無所知,甚至不認識簡體字的“遷”。從網(wǎng)上一查,這里沒有高鐵、沒有火車、沒有飛機場,她甚至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
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來到宿遷之后,她無數(shù)次慶幸,自己沒有放棄這次機會:“沒有大城市頻繁的喇叭聲,也不會感受到大城市快速的生活步調。但這里留下了屬于我大學生涯最難忘的回憶。”從認識宿遷、了解宿遷到喜歡宿遷,到分別時,郭淑茹甚至有點舍不得離開宿遷。她眼里的大陸,比不少同齡的臺灣年輕人又深入了一層:拋卻了刻板的宣傳,又撥開快速發(fā)展的印象,這個臺灣女孩收獲了一個真實而溫情脈脈的大陸。
“神奇”的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