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派煽動對抗的手段已經喪失了土壤。感性認知大陸崛起對臺灣到底是機遇還是挑戰(zhàn),到底是商機還是威脅,理性感受大陸對臺灣同胞的善意與誠心是務實的還是空洞的,是觸不可及還是情真意切的,公道自在人心,臺灣同胞自有公論公斷。煽動對抗可謂是島內一些政黨和政客們的拿手好戲與看家本領,他們也從中嘗到和收獲了甜頭利益。但是越來越多登陸的臺胞同胞把看到的、遇到的、感觸的善意傳遞給在臺灣的同胞,這種煽動對抗的手段已經喪失了土壤,即便有小風小浪也改變不了兩岸融合發(fā)展的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其實,島內這種誤導、抹黑手段早已隨著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了解大陸失去了市場和效應。特別是很多“兩會聲音”、“兩會期盼”、“兩會故事”的報道已經讓臺灣同胞看清了臺灣當局的惡意和嘴臉,也讀懂了大陸善意、親情、誠心的點點滴滴。
兩會聲音,連著臺灣同胞的親情。參加兩會的臺灣代表既認真參會諫言。這種真情的體現(xiàn)與行為,如同在兩岸同胞之間架起的心靈之橋,一頭連著大陸同胞的心,一頭牽著臺灣同胞的心,而且這種親情是割舍不斷的,分隔不了的,“希望大陸為臺籍藝術生到大陸求學提供更多便利”“希望兩岸同胞共享‘互聯(lián)網+’服務”“支持臺灣青年到大陸實習就業(yè)享受同等待遇”,一句句心里話,一條條親情化諫言,一方面來自大陸的善意與誠心,另一方面則是臺灣同胞感受享受便利舉措的親情回應。
兩會期盼,順應臺灣同胞的愿景。民意不可背,大勢不可違。兩岸融合發(fā)展,是任何人、任何團體、任何政黨都阻擋不了的民心與趨勢。“如果不是基于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基于我們都是中國人,怎么可能會有同等待遇?”這種期盼和認同,對于臺灣同胞來說是對兩岸一家親的認同和感知,是對兩岸一家人的真情與親情。大陸言必信,行必果,大陸的惠臺措施越多,臺灣同胞的愿景就會更多更快的變?yōu)楝F(xiàn)實。
兩會故事,溫暖臺灣同胞的心坎。從提供更多便利到共同待遇,涉及廣、力度大、實惠多,這不僅是一個充滿親情的變化,更是誠心滿滿的升華。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臺灣的內容,溫暖臺胞心坎,這不是虛無縹緲的存在,而是讓臺胞感受貨真價實、情真意切的現(xiàn)實。同時,也詮釋了大陸取得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不忘臺灣同胞冷暖,不棄臺灣同胞福祉,急臺胞之所急、想臺胞之所想,為臺胞登陸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助力加油。(中國臺灣網網友:文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