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看來是鐵了心想借臺海議題制造路障,阻撓中國前進的腳步。當地時間2月28日,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鼓動“美臺所有層級官員互訪”的“臺灣旅行法”。
此前眾議院已經通過該法案,這意味著只待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字它即可正式成為法律。一項嚴重挑戰(zhàn)一中紅線、破壞中美關系的法案,卻成了“臺獨”勢力眼中的一劑“春藥”,令他們興奮不已。昨天,從“總統(tǒng)”蔡英文,到民進黨當局多個部門,紛紛對美國議員的“支持”連聲道謝,有人甚至做起“破除蔡英文訪問華盛頓障礙”的“癡人狂夢”。這項“親臺法案”真是在幫臺灣嗎?一些冷靜的島內分析人士強調,美國國會不過是把臺灣當成對抗中國大陸的棋子,一旦引發(fā)危機,受沖擊最大的無疑還是臺灣自己。“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3月1日就事件回應表示。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參議院周三全票通過提升美臺關系的“臺灣旅行法”。來自阿肯色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發(fā)聲明鼓動稱:“這一法案明確說明我們對臺灣的高度尊重,政府如今應該根據法案采取行動,派美國高級官員前去會見臺灣的對等官員。”
今年1月,美國眾議院已全票通過該法案。由于參議院采納了眾議院已通過的版本,兩院不需再協(xié)商可直接將法案送交白宮。路透社稱,對于特朗普總統(tǒng)是否打算簽署法案的提問,白宮官員沒有立即回復,如果總統(tǒng)否決國會一致通過的法案,將是很不尋常的做法。法新社稱,該法案要成為法律只差特朗普的簽字——鑒于法案在兩院一致通過,這不太可能成為阻礙。
自1979年美臺“斷交”以來,臺灣地區(qū)的領導人、外事部門負責人、防務部門負責人至今無法“訪問”華盛頓。美國官員赴臺通常也會避開敏感的軍事防務部門,多以商務、教育部門之間的交流為主。而“臺灣旅行法”就是企圖對這種受限的“高層官員互訪”進行“解禁”。美國國會網站上關于“臺灣旅行法”的內容概要稱,國會認為,“美國政府應該鼓勵美國和臺灣之間各層級官員的訪問”,法案表示下列內容應是美國的政策:“一、允許美國各個級別官員訪問臺灣,會見臺灣對應官員;二、允許臺灣高級官員在受到尊重的情況下進入美國,會見美國官員,包括國務院和國防部官員;三、鼓勵臺北經濟和文化代表處以及其他臺灣機構在美開展活動。”
消息傳到臺灣,臺當局連聲感謝。蔡英文周四特地用英文發(fā)推特稱:“‘臺灣旅行法’象征美國國會長期以來對臺灣的支持,臺灣與美國的伙伴關系是印太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的一個關鍵支柱,我對所有支持這項重要法案的美國國會議員心懷感激。”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巴結特朗普政府,蔡英文“時髦地”用了“印太地區(qū)”這一概念。
當天早些時候,臺“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黃重諺稱,“美國是臺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盟友”,誠摯感謝美國國會長期以來對臺灣在各領域的堅定支持。他還稱,臺方會與美國行政部門磋商,就相關事務進行討論,以提升臺美關系。臺灣“外交部”、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等也紛紛表態(tài),感謝“美國更友善及開放的態(tài)度”以及“許多臺灣友人的支持與善意”。
一些“臺獨”勢力更是興奮異常。據綠營媒體《自由時報》報道,臺前“副總統(tǒng)”呂秀蓮1日宣稱,“臺灣旅行法”通過是“遲來的正義”,她呼吁特朗普“一定要簽字”,并稱“北京若仍是動武的話,就是考驗臺灣人的決心”。“時代力量”發(fā)布新聞稿稱,臺灣“和世界各國以各種方式進行交流突破封鎖,就是以世界的高度在走臺灣的路”。在美國的“臺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郭正光則稱這是“美好的一天”,期待法案破除包括蔡英文在內的臺灣高層官員“前往華府訪問的障礙”。
【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盧長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