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臺一線明星扎堆大陸各衛(wèi)視跨年晚會,圖源:新浪微博)
1990年臺灣GDP為1700億美元,對岸是3878億美元,小小一個臺灣的經(jīng)濟體量占整個大陸的44%。如果跟大陸省分比較,當時廣東省的GDP不過188億美元,只占臺灣的1/10左右。若要說人均GDP,彼時的大陸更是望塵莫及。“臺胞”在當年就是有錢人的同義詞。即便一些人在臺灣生活艱辛,回到大陸絕對是衣錦還鄉(xiāng),掙新臺幣,花人民幣是人生一大快事。
然而,隨著大陸經(jīng)濟快速掘起,除了人均GDP,臺灣的經(jīng)濟優(yōu)勢與優(yōu)越感已經(jīng)蕩然無存,2007年廣東省的GDP便首度超越臺灣,到2016年,臺灣GDP約為5560億美元,連廣東省的一半都不到。假如把臺灣跟大陸各省一起排名,臺灣目前只能屈居第6,落后于河南。緊隨臺灣的四川與湖北,也有望在不久的未來趕超臺灣。
如果說GDP或人均GDP還是太抽象,那么從民眾最有感的薪資來看,臺灣已經(jīng)10多年停滯不前,年輕人對22K(越4000+人民幣)怨聲載道,大陸的薪資則水漲船高。去年第3季,北京市平均薪酬達到9900元人民幣,已超過臺北的4.35萬元新臺幣(約9600元人民幣)。若是再考慮物價因素,“賺人民幣花新臺幣”漸成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