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精美的“壯太同紋錦”制品?!『h航 攝
“我們跋山涉水,一個寨子一個寨子地走,系統(tǒng)收集廣西各地壯錦的工藝、紋樣等方面資料,驚訝地發(fā)現(xiàn)壯錦和太魯閣錦無論是材質(zhì)、工藝,還是圖案和功能用途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連美惠說。
賀卡至今依然清晰地記得她們每每找到兩種織錦共同圖案時的樣子。“‘一樣的,真是一樣的’,大家止不住地激動。”賀卡說,后來,她去到臺灣花蓮,也覺得像回家一般。
“明明相隔千里,卻如此相近。”連美惠和賀卡告訴記者,為了讓這份緣分結(jié)成正果,她們相約讓雙錦“合璧”。
2017年4月,“壯太同紋錦”在歷時3年的設(shè)計創(chuàng)作后面世,出現(xiàn)在相約已久的“桂花與壯太——壯錦與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上。2017年年底,“壯太同紋錦”的全國巡展之旅開啟,首站便來到少數(shù)民族眾多的云南。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壯錦與太魯閣錦的歷史與文化,也希望和大家分享‘壯太同紋錦’的故事。”賀卡說,為了更好地傳承壯錦、太魯閣錦和“壯太同紋錦”,兩岸“織女”們還共同開發(fā)契合市場需求的新產(chǎn)品,受到國內(nèi)外消費者的喜愛。如今,兩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到傳承織錦技藝的隊伍中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