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600多座城,踏遍祖國大陸山川河流
許水樹回憶道:“我從事兩岸交流工作近20年時間了。我第一個大陸文化訪問團在1999年7月份左右,第一站就到河南。因為我們都是華夏子孫,我們老祖宗是從中原大地到閩南再到臺灣,我們到祖國大陸中原地帶探索華夏文化奧秘之處,親身體會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當(dāng)時我就下了一個決心,15年我要走遍大陸一半的城市,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完了1600多個城市,越走越覺得大陸的土地和文化越深沉越奧妙。我在河南已經(jīng)走了17個地級市,各個縣基本也都去過。”
“我們要擴大華夏文化在兩岸之間的宣傳,讓海峽兩岸都知道這些文化的所在地。比如愚公移山,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但是很多人臺灣同胞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發(fā)生的。我們就帶他們過來,讓他們親臨華夏文化各個典故的所在地,增強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rèn)同感,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許水樹說。
借力儒釋道文化,為兩岸文化交流增添動力
“儒釋道是兩岸交流最沒有抗力的,與兩岸同胞生活息息相關(guān)。”許水樹說,“我把兩岸交流的新思路稱為另類‘兩岸三通’——路通、人通、神明通。我們用宗教文化來包容臺灣,臺灣有些人說自己不是中國人,但是你拜的神都是中國神!包括臺灣經(jīng)常拜的關(guān)公、媽祖,全都起源于中國,你們的老祖宗都在中國,這個你是否定不了的。我們要讓臺灣同胞明白自己都是中國人,他們不敢抗拒神明,不能數(shù)典忘祖。通過宗教文化來增強臺灣同胞的民族認(rèn)同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我們一直在尋找華夏文化的深奧之處,把故事寫好,通過各種形式,在臺灣做好宣傳。”許水樹提到,“以文化促進交流,交流是雙向的。我們不光讓臺灣同胞了解大陸,也邀請大陸各界人士到臺灣看一看,真正了解臺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