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陳勝泰與他的兩岸導(dǎo)游記錄。新華社記者 張鐘凱攝
翻看一本發(fā)黃但整潔的筆記本,里面是密密麻麻用鉛筆和圓珠筆書寫的筆記,都是大陸各個地方的人文地理和風(fēng)景名勝典故,頁邊角處貼著標(biāo)簽,標(biāo)注著大陸城市的名字:廣州、濟南、沈陽、成都……
這是68歲的臺灣老導(dǎo)游陳勝泰第一本“大陸行記”。從1988年帶隊到大陸探親旅游開始,近30年來他帶隊臺灣游客到大陸去過約400次,“大陸比較知名的景點沒有我沒去過的”。
1987年,臺灣當(dāng)局開放部分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長達30多年的隔絕狀態(tài)被打破。從尋親之旅開始,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跨過海峽,“遇見”神往已久的大陸。
陳勝泰對第一次到大陸的情景念念不忘。1988年初,他帶領(lǐng)34位老兵經(jīng)由香港到達廣州,自己專門走了一個小時找到了黃花崗。
“以前在書上、電視上見過的景點竟然都在眼前了,那種激動沒法形容。”陳勝泰的眼睛開始泛紅濕潤。
2008年兩岸關(guān)系邁入和平發(fā)展軌道,兩岸交流開啟嶄新局面。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xiàn)和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開放,大陸同胞終于有了游歷祖國寶島、看見美麗臺灣的機會,兩岸人員往來由此呈現(xiàn)出雙向化的繁榮景象。
相比受中老年游客青睞的團隊游,兩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個人游。今年“十一”長假期間,27歲的北京姑娘劉麗驍獨自來臺旅行,9天時間走過臺北、高雄、臺中、臺南、花蓮等地,漫步阿里山、泛舟日月潭、嬉游墾丁海岸,一路美好行程和所見所感都被她用心記錄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