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親歷者,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楊祖珺向與會者分享了當年推動首批探親團回鄉(xiāng)過程的艱辛坎坷,也訴說了那些走上街頭的老兵衣服上“想家”二字的來歷。
臺灣著名藝人凌峰于1987年11月赴大陸拍攝電視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成為第一位公開到大陸拍片的臺灣藝人。昨日,凌峰也以“八千里路云和月”為題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我們都是從歷史上跨過來的,如今我們看到了屬于中國的榮耀。”凌峰還表示自己正在籌拍新版《八千里路云和月》,將聚焦中國的水戰(zhàn)略。
“當年是他們牽著我來臺灣,如今我要抱著他們回去。”曾被評選為“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臺灣律師高秉涵,多年來幫助許多過世的老兵將骨灰送歸故土。高秉涵對目前臺灣年輕人的現(xiàn)狀也多有憂慮,他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建議臺灣年輕人,“要對自己有信心、有愛心、有長遠的目標,因為現(xiàn)在機會很多”。
在兩岸交流的進程中,大陸配偶無疑也是重要的親歷者與見證者。十年前嫁到臺灣的李采恩,感嘆十年前初來乍到,面對尚未那么開放的兩岸環(huán)境和氛圍,深深感受到遠離家人、沒有朋友的孤獨與無助。自從兒子出生后,兩岸也實現(xiàn)了直航,一切變得有所不同。“我對我的孩子說,你多幸運啊,現(xiàn)在你想吃姥姥的烙餅隨時就可以吃得到。”李采恩在紀念會上動情地說,“其實我知道這不是幸運,而是有那么多前輩的努力,才換得今天的環(huán)境。”她也表示,如今陸生陸配在臺灣仍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權益問題,希望陸配姐妹多做貢獻,才不會辜負前輩們的努力。
在昨日的紀念會上,包括臺灣“霧峰林家”后人林光輝、臺灣知名電影導演侯孝賢、臺灣排灣族詩人莫那能,以及臺商、學者、建筑師等各行各業(yè)的人士,也分別從自己的角度,分享了對兩岸交流的真切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