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延伸:
現(xiàn)今的“里運河”是京杭運河中的一段,自今江蘇淮安到揚州,聯(lián)通江、淮二水。春秋時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北上與齊、晉爭霸,在邗城(今揚州市)開長江北岸渠口,向東北引水直至射陽湖(今興化、寶應、鹽城之間,早已干涸),再由射陽湖北岸向西北鑿渠,于末口地方(今淮安市)連通淮河,這段由淮河末口引水、由長江邗城引水,經(jīng)過古射陽湖的人工水道因長江口邗城而得名,是為邗溝,又名渠水、韓江、中瀆水等。邗溝的初次改道發(fā)生在東漢順帝永和時期,由于繞道射陽湖路途頗遠,加之射陽湖湖面廣大,風波劇烈,陳敏在樊梁湖北鑿水道通津湖,又由津湖鑿水道通白馬湖,經(jīng)夾邪與射陽湖北出的運河會合,向北未變。東晉穆帝永和時期,改邗溝南端,江水入邗溝水口已經(jīng)堵塞,改由歐陽埭引水。東晉哀帝興寧時期,因津湖風波較大,又在東岸另開一河,南朝北方均由此道。隋文帝為伐陳而改已湮塞的末口別開淮河引水口,隋煬帝時全程重修邗溝,較夫差時代的邗溝,有所西移。隋唐大運河之后,后代對邗溝的修浚影響都不是很大。

兩岸青年參訪江南水鄉(xiāng)南潯古鎮(zhèn)。(中國臺灣網(wǎng) 楊永青 攝)
兩岸青年于南潯古鎮(zhèn)合影留念。(中國臺灣網(wǎng) 楊永青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