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回鄉(xiāng) 最想吃家鄉(xiāng)的臘肉
今日早上7點,胡爺爺從成都寬窄巷子出發(fā),乘車趕回家鄉(xiāng)瀘州合江縣,與從未蒙面的親人們相見。老人說,回了家,他最想吃家鄉(xiāng)的臘肉。
“自打爺爺去世,家庭就開始衰敗了,甚至吃飯都成問題了。”胡定遠說,年少時與親人的生活至今都歷歷在目。“小時候每年過年,家里都要做熏臘肉,味道吃起來最香了……”說著說著,他還咂起了嘴,“這個做臘肉的手藝,我還帶到了臺灣去。”
胡定遠說,當初自己被抓壯丁走后,因為不識字的緣故便沒給家人寫過信,“想著打完仗可以回家,沒想到出去一待就是這么多年,與家人就斷了所有聯(lián)系。”
“十分感謝這么多好心人。”胡爺爺說,能在有生之年找到親人,還能重新回家鄉(xiāng)走一走,“這輩子就沒遺憾了。”
親在合江 盼舅早歸
跟胡爺爺一樣殷切期盼這次團聚的,還有胡爺爺?shù)拇蠼?、六姐、八姐家的后人們。昨日起,胡老姐姐們的后人匯聚到合江縣白米鎮(zhèn)石壩上,殺豬宰羊置辦宴席,只等著胡老歸來。“我們都來了兩天了,就等著我舅舅回家!”家住重慶永川區(qū)朱沱鎮(zhèn)大坎坪村的梁國洲是胡老八姐的大兒子。他還記得,自己上次去表弟李官明家,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七舅(胡老的七哥胡清榮)去世的時候。從那以后兩家人因距離遙遠未再走動。
但這次,聽說失散77年的幺舅胡定遠要回來,梁國洲提前三天就趕到了石壩上表弟李官明家。他說,這次幺舅回家,胡氏后人第一代14人在時隔20多年后首度聚齊。“我弟弟梁汝安本在山東打工,聽說找到幺舅特別高興,馬上趕了回來。”梁國洲說,還有些表姊妹在外打工,這次也紛紛趕了回來。“到了一半,還有一半在路上,明天就能聚齊。”
這兩天,胡老的外甥李官明家突然熱鬧了起來,歡迎胡老歸鄉(xiāng)的壩壩宴就辦在他家院壩里。原本計劃辦8桌,現(xiàn)在臨時增加到了10桌。梁國洲說,胡氏后人加在一起,共有七八十人。據(jù)了解,胡老三個姐姐留下的子女,目前健在的共有14位,6男8女,孫輩、曾孫輩眾多。
昨日上午,67歲的李官明突然決定,要把自家老屋粉刷一新迎接幺舅回家。一家人說干就干,馬上買材料對老屋進行粉刷,“必須給舅舅和表弟兄們留個好印象。”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鄉(xiāng)愁是長久的詩篇,雖然隔了77年,但今天還鄉(xiāng)的胡定遠不會遇到“笑問何處來”的場面,他的親人將以盛大的儀式歡迎一位游子、也是一位抗戰(zhàn)老兵的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