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
“去中國化”,蔡當局更快更廣
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進黨至今不愿放棄“臺獨黨綱”,但它深知國際社會普遍堅持“一中原則”,“法理臺獨”毫無空間,因此,它長期以來的“臺獨”策略,就是“借殼上市”,即在表面上不動搖“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情況下,另辟蹊徑,在島內(nèi)大搞“去中國化”動作,進行所謂的“文化臺獨”,企圖切割兩岸歷史聯(lián)結(jié)和民族感情,阻撓兩岸統(tǒng)一。
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zhí)政后,便大搞“正名運動”,并修改教科書將“中國史”和“臺灣史”分開。此外,陳水扁當局還大搞“去孫中山化”和“去蔣介石化”,把一些孫中山塑像和蔣介石銅像拆除。
2016年蔡英文上臺之后,同樣費盡心機大搞“去中國化”。動作最快的,要算對課綱的“野蠻處理”。對于扁時代課綱中含“去中國化”和“皇民史觀”內(nèi)容,馬英九上臺后曾經(jīng)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撥亂反正”。但蔡當局去年5月20日剛上臺,就宣布廢止“課綱微調(diào)案”。
隨后,綠營民代提案廢除懸掛孫中山遺像,蔡英文取消“遙祭中山陵”儀式,“光復節(jié)”和“孫中山誕辰紀念日”等節(jié)日也變成“只放假不紀念”。今年1月,民進黨籍民代高志鵬更聲稱要搞“新”臺幣設(shè)計運動,去除鈔票上孫中山、蔣介石像。
此外,裁撤“蒙藏委員會”等動作,都讓外界看到蔡當局“去中國化”動作正在全面鋪開,只要與大陸有關(guān)聯(lián)的,不論是歷史、人物、價值觀,蔡當局都想一概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