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檢舉與“不當黨產”
黨產與血液庫存議題,究竟是怎樣扯到一塊的?這還得從一樁檢舉說起。
事情起始于上周,臺灣某周刊突然刊登一篇報道稱,臺當局“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日前接獲檢舉,指臺灣血液基金會表面上是紅十字組織捐贈成立,實質上資金可能來自國民黨黨營事業(yè),應該被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
檢舉人指控,血液基金會獨家壟斷臺灣的醫(yī)療血液來源,每當醫(yī)院需要血時,大部分會向臺灣血液基金會購買,光是2016年就賺逾34億元(新臺幣,下同)。“雖然大賺,卻沒看見他們提升設備,而是在全臺各地購置房產,財富暴增2.5萬倍,坐擁50億元資產,有違基金會公益的形象。”
資料顯示,1974年以前,臺灣的醫(yī)療用血幾乎全靠職業(yè)賣血者供應,無法控制品質,對賣血者與用血者的健康沒有保障。1974年4月19日,在有關人士倡導下,“捐血運動協(xié)會”成立,臺灣從此走進自愿無償捐血時代。1990年1月1日,進一步成立“捐血事業(yè)基金會”,并于2004年10月18日再次更名為“財團法人臺灣血液基金會”。
近年來,不少臺灣民眾保持著長期無償捐血習慣,他們常常會到臺灣血液基金會轄下的各地捐血中心捐血。“不當黨產”當下正是臺灣社會高度敏感的詞匯,如今爆出血液基金會屬“不當黨產”,一石激起千層浪,全臺炸開了窩,不僅各大媒體集中報道與討論,相關單位也紛紛表態(tài)。“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證實,他們確實收到相關檢舉,并聲稱“會進一步調查”。主管機關“衛(wèi)福部”也表示要調查。
事實上,臺灣血液基金會11日當天即發(fā)表聲明稱,被質疑為“不當黨產”,完全子虛烏有,并強調各項運作一切是透明及公開的,“若因不當言論訴求或挑撥,造成需血療疾患者無血可用,損及個人健康,甚或影響整個家庭,相信都是大家所不樂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