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為、改變經濟模式 兩岸學者為臺商發(fā)展建言獻策
針對兩岸關系現狀和當前國際、兩岸經濟局勢,兩岸學者與臺商代表對臺商未來發(fā)展提出寶貴建議。
臺北論壇董事長蘇起指出,大陸經濟轉型升級,臺商應順勢而為,要順著大陸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供給側改革等政策方向來走,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小的成本創(chuàng)造出最大的業(yè)績。同時要與臺灣有更多的聯結,鼓勵更多的臺灣年輕人到大陸交流、工作。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臺商應積極參與“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加大投資,同時要與大陸企業(yè)深入合作,尤其加強產業(yè)鏈、供應鏈合作,避免惡性競爭。積極利用福建自貿區(qū)、昆山自貿區(qū)等現有平臺,加強服務業(yè)合作。
南開大學臺研所所長曹小衡指出,臺商過去30年的經營模式在新背景下應脫胎換骨,才能適應新的經濟形勢,與大陸的企業(yè)、產業(yè)共同發(fā)展,形成合力,未來才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威盛集團中國區(qū)行政長徐濤指出,臺商應盡力融入大陸社會和商業(yè)經濟環(huán)境中,不能放棄資源整合的機會,要尋找更多的“伙伴”,這樣未來競爭的思路才會更加開闊。徐濤還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指出,不論是臺干還是大陸的人才,都只要是人才都應該得到重用,這對臺商的本土經營非常重要。
在回饋臺灣社會和關心臺灣年輕人上,與會嘉賓對臺商作用的可能性發(fā)表看法。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樺桐集團董事長謝智通表示,許多臺商臺企都愿意接受臺灣大學生來實習,不但能夠考驗臺灣年輕人,他們也有機會思考臺企是否適合自己。他建議,未來應該利用網絡的力量,改變臺灣年輕人對臺商和大陸的看法。
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以自身工作經驗為例,說明一些臺灣青年愿意來大陸就業(yè)的情況,他指出,許多年輕人來到大陸會被大陸年輕人的拼搏精神所感染,改變“小確幸”的心態(tài),臺商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也會積極影響年輕人,臺商應該積極提供這樣的機會。(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