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彼此的《我們天上見》
毋庸置疑,《我們天上見》是兩人最重要的一次合作。這部電影是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片中小女孩和姥爺?shù)墓适?0%取自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其意義非同一般。蔣雯麗說自己在寫劇本時,提到“姥爺”這個角色,她一下就想到朱老師,“其實他長得和我姥爺并不像,只是那種在逆境中仍能保持自如的心態(tài)很像。”
蔣雯麗說,當他把劇本拿到朱老師的時候,朱老師并沒有夸她本子寫得多么好,而是感動于自己的這份孝心,還能對姥爺保有這份情感,“當時我就特別感動”。說到這里,蔣雯麗語露哽咽。后來,因為不滿意劇本,蔣雯麗又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打磨劇本,后來再去見朱老師時,朱老師以為是受到資方的壓力,就拉著蔣雯麗的手說,“雯麗,如果你覺得我年紀大了,就找別人演吧。沒事的。”蔣雯麗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遇事總是先想到別人。”
《我們天上見》一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蔣雯麗說,這兩個月她再次感受到了朱老師的專業(yè)和認真。她回憶,片中有一場戲是地震了“姥爺”要把長大的小蘭背出去,考慮到朱老師年事已高,蔣雯麗當時決定不要這場戲了,但是,朱老師堅持要拍,且其中一個重要鏡頭不用替身,為此開工前他還專門帶了護腰,堅持把那個鏡頭拍了下來。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后來這場戲被剪掉了,但朱老師傾注其中的認真讓蔣雯麗終生難忘。
蔣雯麗還說,一般演員在攝影機前都要提前Mark好位置,但是朱老師從來不用,“他往那兒一站,就剛剛好,這是日積月累的經(jīng)驗。”說到這,蔣雯麗再次哽咽,“雖然朱老師當時已經(jīng)快80歲了,但我從沒有想到這部電影真的會成為他的封鏡之作。”
生活上情同父女
朱老師和蔣雯麗合作四次,這種親人般的關(guān)系也延續(xù)到了戲外。蔣雯麗說,她私下一直都會看望朱老師,蔣雯麗的父母也和朱老師關(guān)系緊密,“朱老師沒有女兒,我就跟他說,你就把我當成你的干女兒吧。”蔣雯麗說自己很慚愧,這些年本應該做得更多。
蔣雯麗回憶病危前最后一次見朱老師,是上周五。當時因為緊接著要到外地演出,她擔心朱老師會熬不過去,就專門抽時間去醫(yī)院探望了朱老師。“那時候,他還是清醒的,雙目炯炯有神,走的時候,他還沖我做了《我們天上見》里姥爺扮猴子逗小蘭的動作。”
“這個動作是他自己想的,在電影里出現(xiàn)了兩次,”蔣雯麗回憶說,“那次是第三次,我當時就特別難過,后來在火車上就一直哭,那估計就是朱老師對我說‘我們天上見’吧。”
從去年下半年確診,到今年九月,朱老師已經(jīng)病了有一些時日。蔣雯麗說,身邊親近的人也都知道朱老師可能不久于人世,有了一些心理準備。“昨天病危的時候,我到醫(yī)院,他已經(jīng)睜不開眼了,我就拉著他的手,講過去這些事情,”說到這里,蔣雯麗在電話那頭哭了,“昨天我們也在說,其實朱老師走了也是解脫,再依賴藥物支撐下去,對朱老師也是折磨。”
最后,當問及朱老師最值得當下年輕演員學習的品質(zhì)時,蔣雯麗說,“其實很簡單,朱老師的人生信條就是踏踏實實演戲,老老實實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