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選擇議題時,是議題在召喚我
電影的議題很重要,因為沒有議題的話,言情劇起起伏伏就過去了,不會給人家留下印象,很難統(tǒng)合一個電影的精氣神。我怎麼選擇,跟我那一段時間的思考有關,因為我除了拍電影,其它事情都沒有很重要,電影就是我的生活。
所以我選擇議題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感覺,議題在召喚我。那段時間中,我最關心的人生的議題,還有我存在的價值吧,到底是什麼?我要做那樣的探討。我有了議題之后,很自然地,各個東西進來,書也好,劇本也好,或是人家在講,或是我看到的事情。如果跟那議題謀合,我覺得可以做什麼東西的時候,很自然就會上手。
我拍電影一開始的時候,覺得孝順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拍了《推手》等三部電影。最近這段時間,就是人跟上帝的關系、人和神的關系,特別引起我注意。很自然地,跟我的年紀、閱歷有關。我講的神,不是某一個神,是人跟未知的東西的一種情感結合,不是理性,解釋不清楚。當你又需要信仰、又不能解釋它的時候,當你碰到挫折,你的心怎麼樣去寄託,關于真假虛實的辯證,對我就很重要。
我看到王佳芝看到易先生看到鄺裕民,我撞出一個真假虛實,人到底是演戲比較真?還是生活上比較真?同性戀和牛仔,斷背山也是個虛幻的東西,是一個謎,在那段時間,浪漫的東西,對我很重要,romance,包含《色。戒》,那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浪漫。過了兩三部,這段時間,青春的逝去,純真的喪失,對我來講很重要。所以議題的選擇,也是你人生比較關切的事。
9、You are not good enough
要使出渾身解數(shù),才能帶領大家往前走。劇組我需要花很長時間告訴他們,你其實不夠好,這是滿困難的事情,這是新的東西,你不夠好、我也不夠好,我們一起研究。
You are not good enough,對美國人來講,這個話不太容易出口,我還是講了。尤其每一組的頭,我都很誠心跟他們說,YOU ARE NOT GOOD ENOUGH。常常已經(jīng)都開拍了第三個禮拜,我才發(fā)現(xiàn)有個東西做了一百年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拍是錯誤的。你要發(fā)現(xiàn)這種錯誤,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棒,那就不行了,所以第一個要謙卑。這滿難的,每個行業(yè)做到那麼好的時候,他不只是有信心、技術,他有他的驕傲跟身份,一個好萊塢做3D的你跟他說,這樣不行,他會發(fā)脾氣,這時候我就要去調和,要常常溝通,真話你要告訴他,會傷害他然后要哄他。
對片廠也要連哄帶騙,片商會說可不可以不要做60格,我就說good news and bad news,good news是我們不做60格,bad news是我們要做120格,然后你要找到讓他可以相信你的理由。
10、我最喜歡一起工作的人員,他要有電影夢,對電影要有一種看法
其實技術的東西是比較末節(jié)的,可能對有的人而言技術很重要,對我來講是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我覺得年輕人如果做后製,他不要每天在那邊做數(shù)位技術的事情,他要對文藝、對文化跟對電影,有一個通盤的瞭解。
我最喜歡一起工作的人員,不管是不是小工,他要有電影夢,對電影要有一種看法、有感受,這種的我才喜歡跟他工作。如果他只是來打工的話,我會覺得乏味。
我們臺灣來講的話,年輕人重要的就是你的創(chuàng)作,臺灣后期製作的創(chuàng)意還是不夠,很多都是代工型的。你看他畫出來,還是迪士尼,迪士尼的他什麼都會畫,哇,這是我們臺灣做的怎麼樣,可是那個迪士尼還是當老板,美國人還是當老板,我們永遠升不上去,為什麼?這是創(chuàng)意,這跟文化有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