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到中國。
國內對歸化球員的相關爭論同樣激烈。
一種聲音認為,只要披上我們國家隊球衣,就算自己人。
一位資深體育記者對補壹刀說,歸化是一種國際慣常做法。其他不少國家都這么做,我們也可以,只要最后升起的是五星紅旗就行。

但有人對此并不認同,他們認為,征用外籍球員不可接受,因為那會讓贏球激發(fā)的民族自豪感大打折扣。如果球場上代表中國比賽的都是洛國富、阿蘭這樣的外國面孔,中國隊就算取得勝利,意義和分量又有多大?
一位文化學者說,這種糾結的心態(tài)反映出中國人對國足的復雜情結。
過去幾十年,中國GDP躍居世界第二,技術創(chuàng)新領域不斷邁上新臺階,甚至可以說,在足以展現(xiàn)綜合國力的大多數(shù)方面,我們都取得世人矚目的成就。按道理說,中國的崛起已經不需要中國男足的一場勝利或強大來證明了。

但偏偏,男足就是承載了中國球迷甚至整個社會的太多情感。
不少人心里始終放不下一種執(zhí)念:足球尤其男足自強,就應該是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的“標配”。
圍繞“該不該要歸化球員”,爭論還會持續(xù)下去,有人支持,肯定也會有人反對。但眼下,該不該用,已經不是中國男足需要回答的問題。
怎么用好歸化球員,才是。
上面提到的資深體育記者建議,在歸化球員方面,我們既然下功夫解決了他們的身份和國籍問題,那么就沒必要讓他們坐在板凳上干著急。
最后還是想說一下,對洛國富和阿蘭這樣的歸化球員,還是應該表示感謝。至少在今天凌晨對強敵沙特的比賽中,他們下半場的表現(xiàn)的確點燃了球迷的一絲希望。
歸化球員能給國足甚至中國足球整體帶來什么,歸化只是權宜之計還是會更長時期搞下去,只能邊走邊看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執(zhí)筆/鴿子叨、刀劍笑&叨叨姐
(來源:補壹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