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強球隊為何頻頻爆冷?
豪強球隊的戰(zhàn)術打法顯然已被其他隊伍研究吃透,在對陣德國時攻入一球的金英權就曾說,韓國隊在賽前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計劃,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在潛移默化的借鑒學習中,其他球隊也在不斷進步,真實差距早已不似牌面那么顯著。
而豪強隊伍還在延續(xù)傳統打法。盡管德國隊在三戰(zhàn)中傳球、控球等各項數據占優(yōu),場面上也多占據主動,但這些都沒有轉化為有效的進球,德國隊的攻守不平衡是致命的問題,三場比賽都出現中場真空,以至于無法組織有效攔截。
對陣俄羅斯時,西班牙隊在120分鐘傳球1137次,刷新了杯賽史上單場傳球數的最高紀錄,但善于傳控打法的西班牙隊,進攻卻毫不犀利、節(jié)奏毫無變化,難以傳出致命一擊,最終導致出局。
歐洲聯賽俱樂部吸引了世界各地球員加入,提升了球員水平,比如日本隊就有多名在歐洲五大聯賽效力過的球員,在與比利時對陣的八分之一決賽中一度領先,最后才慘遭逆轉,韓國隊頭號球星孫興民也在歐洲效力,他們在本屆杯賽都表現不俗,使得球隊實力大為提升。
另外,年齡差距、“弱隊”依靠定位球進攻等,一定程度上都造成了冷門的出現。
但冷門頻現未必不是好事,各支隊伍都在進步之中。年輕的法國隊最終登頂,牌面實力相對較弱的克羅地亞隊收獲亞軍、創(chuàng)造最好戰(zhàn)績,這都說明世界杯賽場沒有“常勝將軍”,不斷提升自己才是王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