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撲救”到“手球“,從離場到狂歡,蘇亞雷斯強行霸占了那場比賽所有的戲碼,結(jié)合4年后的“咬人”表演,蘇亞雷斯堪稱世界杯舞臺上的“戲霸”。
比起蘇亞雷斯,齊達內(nèi)的“沖冠一怒”更加壯烈。2006年的世界杯決賽的加時賽,面對意大利后衛(wèi)馬特拉齊的“垃圾話”,見多識廣的球王齊祖竟然中招。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彎腰低頭,狠狠地用腦袋撞向馬特拉齊的胸口。結(jié)果,馬特拉齊倒地,齊達內(nèi)被紅牌罰下。這個動作的代價,是法國隊痛失世界杯冠軍。
作為旁觀者,當一代球王齊達內(nèi)在世界杯決賽突然失控,全世界球迷都被驚呆了。他退場時,幾乎是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那一瞬間的畫面沖擊感讓人唏噓。
從戲劇的角度,悲劇是每個劇本矛盾爆發(fā)的核心,足球場上也不例外——比如1994年世界杯,羅伯特-巴喬罰丟決賽制勝點球后的背影,用兩個字形容:悲情;用三個字形容:太帥了。
當然,世界杯也有討人開心的喜劇演員,讓緊張激烈的競技比賽呈現(xiàn)出另一種景象。最有名的,還是德國球星托馬斯-穆勒——是的,嚴謹?shù)牡聡犂?,竟留得下穆勒這樣的喜劇巨星。
評價自己的演技時,穆勒自己都信心十足:“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誰也從沒見過像我這么搞笑的球員。”
但世界杯的舞臺上,穆勒演砸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1/8決賽,德國對阿爾及利亞的比賽。第87分鐘,德國獲得一個位置極佳的任意球,厄齊爾、克羅斯、施魏因斯泰格、穆勒等5名球員圍在球邊商討戰(zhàn)術(shù),討論時間長達一分鐘。
施魏因斯泰格佯裝主罰,穆勒起步時顯然是故意摔倒,但他突然間忍俊不禁的摔法,似乎沒有騙到對手。防守專注的阿爾及利亞球員輕易識破了伎倆,演砸的穆勒表情尷尬,場邊的主帥勒夫一臉無奈。英格蘭足球名宿萊因克爾說:“這是世界杯歷史上最糟糕的任意球”。
其實,在世界杯上太刻意地表演,且終成“經(jīng)典”的前輩,甚至可以追溯到1930年第一屆世界杯。第一個世界杯決賽的裁判是比利時人約翰-朗恩納斯,球員出身的他很珍惜執(zhí)法的機會,他和別人拼船去的烏拉圭,在船上天天做俯臥撐保持身體狀態(tài)。
得知自己將執(zhí)法決賽時,朗恩納斯從自己的行李箱里,翻出了他認為最貴、最好的一套西裝,決定穿著西服執(zhí)法。結(jié)果,如今留存的寶貴影像中,出現(xiàn)這樣一幕——第一屆世界杯決賽的賽前,參賽雙方烏拉圭和阿根廷兩隊隊長賽前挑邊,站在兩人中間的,是西服筆挺的主裁判朗恩納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