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如此類的營銷事件安踏做了很多,也讓業(yè)界驚呼這一波的奧運營銷“太不安踏”,其文案水平和對焦點事件的精準把握,已經直追寶馬、耐克等公認的事件營銷高手,讓安踏的品牌口碑深入人心。
安踏品牌管理中心高級總監(jiān)朱敏捷認為,奧運即時營銷要抓住的,不能只是勝利和金牌,更重要是跟消費者的相關度。“不能跟觀眾、用戶和消費者的興奮點結合,就會失去認同。”因此從設計到文案,安踏都追求視覺效果強烈的、帶語感的、有Feel的,力求進入年輕消費者的語境,語言上避免說教,而是傳遞直擊人心的核心信息,產生共情。截至目前,安踏“去打破”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達1.2億,討論超26萬次。

在銷售“戰(zhàn)場”上,安踏通過線下終端店鋪和線上電商平臺同時發(fā)力,積極把品牌力轉化為銷售力。如終端店鋪奧運主題的延展,奧運定制商品的售賣、領獎服及比賽裝備的展示、店內形象的包裝、圍繞奧運會的主題活動等等;線上與天貓、聚劃算、京東等各大平臺合作,舉辦超級大牌日、超級運動會等大型活動,打造話題商品并獨家發(fā)售,實現產品的落地,與網友共享奧運榮耀。
當然,愈演愈烈的奧運營銷并不能給企業(yè)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里約奧運會前夕,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接受C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說:“奧運會期間,品牌的曝光率能立即提高銷售這是一種誤解,奧運營銷主要是對品牌長期的發(fā)展、對消費者的認同有很大的貢獻,這是長遠的好處。”

7年前,安踏成為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迎來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此后,安踏多次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打造領獎和運動裝備,在雄壯的國歌聲中一次又一次站上世界最高領獎臺,成功超越了李寧。2015年,安踏突破111億元,成為首個業(yè)績破百億的中國運動品牌,李寧卻只有70.89億元。里約奧運開幕前夕至今,安踏體育的股價一路從16港元飆升至21港元,總市值大漲百億超500億。這也是資本市場對于安踏長期深耕奧運資源的一種認可。
對這些企業(yè)而言,安踏的成功是有跡可循的范本,而在奧運營銷的商業(yè)“變局”中,只要善于抓住關鍵點,懂得把握和利用機會,才有可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