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助力國寶“活起來”
永和九年,在會稽山上,見證王羲之揮毫寫就《蘭亭序》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如果國寶會說話》制作團隊通過大數(shù)據(jù)算法模擬王羲之書法真跡,用動畫特效還原書寫場景,觀眾仿佛就在王羲之身邊,親眼見證激動人心的揮毫時刻。據(jù)悉,5分鐘的特效,制作團隊花了一年時間。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模擬王羲之書寫場景
從《故宮》到《故宮100》,再到《如果國寶會說話》,這些紀錄片在技術層面持續(xù)探索、實踐,不斷推進“文物視覺化”的應用嘗試?!豆蕦m》運用3D特效全方位展現(xiàn)故宮的場景,《故宮100》則引入了卡通動畫手段,豐富觀眾的觀看體驗,《如果國寶會說話》也運用了大量動畫表現(xiàn)漕運、馬車運糧和儲糧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還使用了8K技術,讓觀眾可以通過鏡頭無限貼近文物,帶來了令人驚嘆的、異質化的審美感受。
“技術在紀錄片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對于國寶來說,通過特技把畫面的燈點了起來,讓人物眼睛亮了起來,沉睡的文物活了起來。很多時候這種展示比學者的介紹、評價更有力量。”張同道說。
南開大學文學院傳播學系副教授劉忠波認為,在文物紀錄片的傳播過程中,文物的數(shù)字化互動展示等影像手段應用層出不窮。這些影像傳播作品參與量、播放量的數(shù)據(jù)喜人,可見影像技術在文物紀錄片傳播方面具有的市場價值和發(fā)展?jié)摿κ窍喈斂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