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力維
朋友發(fā)現(xiàn),近來的電視劇名字都好唯美,什么“春風十里不如你”、“那年花開月正圓”、“秦時明月麗人心”、“人間至味是清歡”、“一路繁花相送”……拼在一起湊成詩了。于是,我私下里詢問了這些片方,難道是商量好的嗎?結(jié)果當然不是,只因各有各的機緣巧合。
如果不是刻意安排,當人們的行為出現(xiàn)高度的一致時,我們或可以理解為,一種大趨勢正在自我顯現(xiàn)。所以說,雖然起劇名這事在整個影視劇生產(chǎn)流程中是最末一環(huán),有時甚至開播前幾天還會改名,但名字又是觀眾對一部作品的第一眼緣,隱隱約約也決定了些什么。
一直以來,電視劇的名字類似新聞標題,提綱挈領(lǐng)地標識出故事內(nèi)容。比如早年的《無悔追蹤》、《便衣警察》、《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故事》,到后來的《雍正王朝》、《大宅門》、《喬家大院》,近幾年的《甄嬛傳》、《北京青年》、《虎媽貓爸》、《花千骨》、《翻譯官》等,就像我初做記者時編輯給我的訓誡,寫一篇稿子前先要想好標題,標題不只是給讀者看的,也在不斷地提示作者,不要偏離中心內(nèi)容。另有普遍中的少數(shù)劇名是表情的,比如《渴望》,如果按標題式的起名方式應(yīng)該叫《北京上海兩家人》,用“渴望”表達的則是全劇的情感基調(diào),無論生活有多少喜樂困難,人們自心底升起了一種溫暖,對生活懷著期盼。類似的劇名還有《一年又一年》。字面上的意思完全沒意思,然而這是第一部按編年體結(jié)構(gòu)的電視劇,一集講一家人一年的生活故事,所以,劇名既點了題,又分明帶著一種歲月在時光中流過的情懷。這樣的表情劇名會令觀眾看完全劇后,還有滋味可尋,余韻可品,尤其它們又那么平實,簡單中體味到不簡單,堪稱是高手了。
眼下流行的這般五言、七言劇名自然屬于表情一類,有人說,這些劇名都可以互相換著用,有兩個原因:第一,劇名不為提示故事,而是展現(xiàn)氣質(zhì),表達情懷的;第二,這些多都是青春偶像劇,氣質(zhì)和情懷總歸是類似的。比如,《那年花開月正圓》,很美的劇名意思傳出的其實是空寂的意境,意指女主角的一生愛情無依,只有“那年”的幸福歷歷在目。按這般說,《寂寞空庭春欲晚》的劇名就可以與之相換。表情類劇名今年盛行,回顧起源頭來,幾年前就有跡可循。比如今年的《人間至味是清歡》和幾年前的《何以笙簫默》類似,都是把男女主角的名字嵌進劇名里,如果觀眾按標題式劇名理解,以為這是一部美食劇,那就錯大了?!逗我泽虾嵞芬彩且粯?,如果按表情式劇名理解,實在不會想到這是一個“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愛情喜劇。《秦時明月麗人心》在拍攝階段一直叫《麗姬傳》,改名的原因是規(guī)避被誤解為是從《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一路延續(xù)下來,已經(jīng)不太被市場看好的宮斗故事。
其實,早年間表情類的劇名并沒有那么長,也并不追求字面上的絢麗。比如《渴望》、《奮斗》,完全為了在情感上提綱挈領(lǐng),是絕無互換可能的。而現(xiàn)在,劇名越來越長,越來越追求意境美,美得越來越空靈,業(yè)內(nèi)還另有一種解釋是,電視劇已經(jīng)從追求套路走向了追求審美。眼下人們對《那年花開月正圓》是不是“大女主”戲爭論不休,觀眾認為,所有的男人都愛上了女主角,都幫女主角,這是典型的套路,可導演編劇分明強調(diào),在劇本階段就盡力做到讓女主角獨立自強,不依附憑借他人幫助。這只能說明,故事都講完了,當所有的故事都能被輕易地歸為某種套路時,強調(diào)個體氣質(zhì)才能彼此區(qū)別,不落俗套,一枝獨秀。然而,氣質(zhì)也不是憑空的,需要依附于某種審美或精神得以呈現(xiàn),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仙氣是建構(gòu)于服化道等嚴謹?shù)闹袊诺鋵徝乐?,沒有物質(zhì)層面做基礎(chǔ)是不可能達到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有了孫儷扎實的表演,飛揚的神采,才能在凄涼中讓人感受到“圓”的境界。總之,再空靈、再詩意、再浪漫的劇名,如不能和電視劇相呼應(yīng)也不過是一張畫皮,假裝豐富的庸俗美意無法粉飾單薄的故事以及膚淺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