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審階段出事 男二戲份重拍
北京晨報:市場流行的仙俠奇幻都是只看顏值,不帶腦子,《大秦帝國》相比之下是不是有點挑戰(zhàn)觀眾智商,受眾人群年齡也偏大?
李芳:從《大秦帝國》播出后的反響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很多時候是我們低估了觀眾的審美和思想境界,實際上他們的思想很多元、很清晰,也可以說觀眾很聰明,他們能辨別什么是好的,他們更能從細節(jié)處感受到影視作品幕后的團隊是否認真。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更何況,《大秦帝國》作為歷史正劇,我們并不是照抄照搬歷史或是小說,而是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創(chuàng)作,盡力用影視這門藝術形式來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和與時俱進的民族精神。
北京晨報:據(jù)說該劇在播出前四個小時,劇方才收到定檔的通知,發(fā)行上是不是遇到了特別多的困難?
李芳:事實上,把歷史正劇搬到觀眾眼前本身就是比其他影視劇更漫長的過程。首先是制作周期長,我們前期必須做大量的史實研究和準備,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紛亂的時代,線索多、人物多、事件多。再者,作為重大歷史題材,不僅要受到央視的審核,還必須經(jīng)過最權威的國家廣電總局重大題材小組的審核,層層把關,時間也比較長。當然,最艱難的是,就在送審的時候,劇中主演男二號出了事(注:王學兵被曝吸毒),要么他的戲份全刪,要么劇不能播出,所以延誤了檔期。
出事以后,我們算了下他角色的時長是239分鐘,差不多就是兩部電影的量。最后請來邢佳棟,硬把白起的戲全都補上。邢老師很配合,在沒有群戲配合的情況下,在綠幕底下拍完“獨角戲”,再通過特技加上。除了演員問題,還牽扯到長平大戰(zhàn)的制作。這是借助地形來打的一場戰(zhàn)爭,參戰(zhàn)方有秦國數(shù)萬之眾,很難用電視語言完全展現(xiàn)出來,所以一再改動,拍了又改,最后上特技。改的這200多分鐘,比整部戲拍的時間還長,做了整整14個月,最后把4個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馬翻,很多人打地鋪在后期間睡覺,比拍戲還費勁。有問題的鏡頭畫面,沒法把所有演員調(diào)過來再拍一遍,都是用特技把臉、頭和半身換掉。實在改不了的戲,最后也刪了。這種情況,對之前的演員,對劇組來說都有遺憾。但如果不改,這么多人的勞動就完了。因此本該在2015年就與大家見面的《大秦帝國》到今日才得以與觀眾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