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檔叫《忘不了餐廳》的節(jié)目,成為近期綜藝市場上的一匹黑馬。兩期節(jié)目播出后,豆瓣評分高達9.4分。在節(jié)目播出之前,這檔雜糅了餐廳經營、老人嘉賓、慢綜藝等多個已經“過時”標簽的綜藝節(jié)目,的確很難讓人提起觀看的興趣。然而,懷著“譴責黃渤為啥不參加《極限挑戰(zhàn)》而要來開啥餐廳”的心情等著這部綜藝被罵的觀眾,卻“一會兒哭成狗一會兒笑成豬”。 “忘不了餐廳”是一家很特殊的餐廳,服務員是五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擔任店長的黃渤是配角,負責觀察和記錄。都說真人秀有劇本,無論明星還是素人,都照著既定的劇本演。但《忘不了餐廳》恐怕沒有劇本,即便有劇本,參與者也記不住。就是這家可能會上錯菜的餐廳,戳中了無數觀眾,他們仿佛從節(jié)目中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五位“寶藏老人”從65歲到81歲不等,他們外表看起來并無異狀,但他們的腦子里比別人多出了一塊“橡皮擦”,每天的記憶都被擦掉一點。69歲的小敏爺爺是一名退休水電工,也是節(jié)目的實力擔當。65歲的“公主奶奶”,兩年前還是婦產科主任,思維退化后更像一個涉世不深的少女。81歲的大橋爺爺是退伍軍人,寫得一手好字。79歲的蒲公英奶奶是會說四國語言的教授,10年前醫(yī)生就說她只能再活5年,她不想“等在家里,等著死亡”,所以她保持彈鋼琴、學畫畫等認知訓練。而69歲的珠珠奶奶,年輕時腦袋摔傷,如今出現(xiàn)語言障礙,常常忘詞,但她很愛笑,是大家的“開心果”。 全世界每3秒會新增一位認知障礙患者,阿爾茲海默癥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伴隨著大腦功能退化,他們可能會逐漸喪失記憶、自理能力,甚至喪失情感。無論是五位老人還是來到餐廳的客人,其實都是社會現(xiàn)實的棱鏡,折射著最嚴肅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預計到2050年,患者人數將達到2700萬名。 然而,在明晃晃的太陽底下,我們卻很少“看見”這樣的老人。節(jié)目制作方要做的是別把患者看成奇怪的人,讓老人擺脫疾病帶來的恥感。《忘不了餐廳》官方微博發(fā)的第一條,是關于認知障礙是什么,有一個網友的留言特別刺眼,“說那么多,不就是老年癡呆”。節(jié)目導演王童說:“正是大家對這個病的歧視,讓很多人不愿意承認這個問題,所以漏診率高達70%。希望這個節(jié)目播出后,大家能知道,認知障礙患者是非常正常的人,就像你得感冒一樣。” 把悲情的病痛變成快樂的綜藝,溫情而堅強,從殘酷現(xiàn)實出發(fā)又不失溫暖,是《忘不了餐廳》最大的溫柔。“悲情的病痛”和“快樂的綜藝”,看似相差甚遠,實際上是當下娛樂場對現(xiàn)實的回歸和關注。黃渤坦言,開這家餐廳對阿爾茲海默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認知訓練,“歡笑之余,讓我們認知這種病癥存在的普遍性,也讓我們更加坦然地面對它,也希望看到節(jié)目的老人能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另外能夠通過節(jié)目讓大家認知到這些老寶貝們有多么可愛,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不止國內綜藝,5月2日在BBC開播的《健忘合唱團》,也把焦點投向了認知障礙。身為阿爾茲海默癥協(xié)會大使的著名女演員Vicky McClure聯(lián)手科學家團隊共同走近、探索癡呆癥。他們組建了一個由癡呆癥患者組成的合唱團,并以舉辦專門的音樂會為目標進行排練。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們將探究音樂是否能對癡呆癥患者產生積極的影響。 | 
 
																《我們的師父》受到關注 韓磊當師父傳授經驗 《忘不了餐廳》 《少年可期》 在湖南衛(wèi)視《我們的師父》最新一期節(jié)目中,由于曉光、大張偉、劉宇寧、董思成組成的徒弟團繼拜訪了牛犇、倪萍兩位師父后,來到內蒙古根河,跟新師父、著名歌唱家韓磊開啟三天兩夜同吃同住的相處。“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