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楊文杰)很少有哪位導演像趙寶剛這樣,在從業(yè)近三十年里,每部作品都能引發(fā)社會熱議和觀劇狂潮。與其說對當代生活的真實描摹是趙寶剛作品的風貌,不如說“斗”字是其作品始終貫穿的精神內核,而剛剛收官的《青春斗》通過五位“北漂”女孩在成長道路上的掙扎與反抗,再次將趙寶剛心中的“青春”重新定義。 歷時三年打磨劇本,跨越3個國家、7座城市,花費150個日夜拍攝的《青春斗》并不像過去的作品那樣給趙寶剛帶來一邊倒的贊譽。相反,網絡上對于劇中人設、家庭、情感的質疑空前強烈。對此,趙寶剛在采訪中一一進行了回應,并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講述了《青春斗》背后的創(chuàng)作故事。 青春階段有很多不如意 對趙寶剛導演的采訪,始于《青春斗》中關于丁蘭父母的爭論。劇中,身為哲學系學霸的丁蘭獲得了留學德國的資格,卻在臨出發(fā)前夕,被性格強勢、安于小城生活的母親燒掉了簽證和錄取通知書。“這樣的父母是否太自私?”瞬間成為對談的焦點,而趙寶剛則直接亮出自己的態(tài)度:“你們想過爸媽的感受么?” 趙寶剛直言,《青春斗》沒有太多強行勵志的東西,它只是實實在在地表現了生活,同時暗含著人遭遇困境后的出路探討。劇中,向真就業(yè)受挫且男友突然消失,錢貝貝遭遇事業(yè)型男友不得不放手,丁蘭意圖留學卻被父母阻止,晉小妮遇人不淑情路坎坷,于慧創(chuàng)業(yè)失敗負債累累。 “有人會覺得不真實,她們只是五個普普通通的女孩,有你們各自一點點影子,僅此而已。”趙寶剛坦言自己并沒有講道理,只是希望每個年輕人都能擁有承受苦難的能力。 “過去我們拍青春題材,都愿意把青春階段描繪的非常美好,實際上在青春階段,會有很多不如意的事。這部戲其實就是想真實地表達最普通的一群大學畢業(yè)生,在一個陌生城市闖蕩過程中的喜怒哀樂。”趙寶剛認為,在青年階段談成功過于理想化,他希望看到的是青年人的成長。“我希望通過她們的成長故事,讓青年人明白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是什么。” 除卻對年輕一代的現實觀照,趙寶剛在《青春斗》中還毫無保留地指出了現代年輕人存在的問題——慵懶、享樂,甚至是不自知的“自私”。趙寶剛坦言,劇中的五個女孩皆是“問題青年”,只有正視每個人身上的不完美,才能對癥下藥。“我們就是要展現問題,這是真正的主旋律。” |
北京青年報訊(記者 楊文杰)李幼斌、李小冉、張豐毅領銜主演的45集法治題材的電視劇《因法之名》4月14日晚登陸北京衛(wèi)視黃金檔。該劇是中國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連續(xù)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 題材 《因法之名》源于真實案件 “法治題材”一直是影視行業(yè)中一座亟須開發(fā)的“富礦”,原來有人說這樣的題材是一個“沙漠禁區(qū)”,但國家一級編劇趙冬苓和導演沈嚴、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