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駕駛艙關好并鎖住,信號排接通,剎車松,可以起飛!” 接近零點,33歲的俞佳杰坐在主駕駛座位上,正在啟動天津飛往寧波的航班。與此同時,陪跑師張卓正開著車,追隨在湘江邊慢跑的小胖身后,緩緩前行。這是剛剛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的紀錄片《路過零點》其中的兩段人物故事,作為國內(nèi)首檔深夜職業(yè)觀察紀錄片,該片將鏡頭對準與夜色相伴工作的六類人群,每集選取同類型的兩個人物,捕捉喧鬧白晝對面的一個個溫情夜晚。盡管作為一檔深夜節(jié)目受眾有限,但還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不禁感慨,“這部紀錄片太治愈了!” 《夜空擺渡人》展現(xiàn)了機長俞佳杰和空中乘務員向思齊的工作與生活。作為一名波音737的機長,從事客機飛行7年的他已經(jīng)飛行了4208次。和往常一樣,他要接受血壓酒精檢測,要繞機檢查,在保證所有信息無誤后簽字確認。談到機長身上所擔負的重大職責,俞佳杰很是慎重:“機長的最后一條杠是最重大的一條杠,這條杠代表著責任。”作為夜航空姐的向思齊也同樣如此。三萬英尺高空之上,即使是自己身體狀態(tài)不佳,向思齊也需要關注到機艙中每一位乘客的狀態(tài),并對各種棘手的突發(fā)狀況進行及時處理?!杜艿纻H行者》講述了陪跑師的深夜故事。身為健身教練的張卓,會在深夜陪伴那些渴望通過跑步獲得健康的人,監(jiān)督他們完成當日的任務。這一天,原本約定好的陪跑對象小胖沒有如期赴約,張卓在一家夜宵店“捉”到了他,并堅持要求他嚴格遵循跑步計劃。零點的深夜,張卓打開車燈一路追隨,給予陪跑對象最溫暖的安全護航。“加油!未來的你會感謝現(xiàn)在的你!” 看到小胖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就從車上下來,陪著他一起跑。張卓就這樣幫助著每一個渴望改變的生命,他覺得那是自己的責任,也是他熱愛的事情。 導演黎岱宏介紹,為了更好反映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前期的職業(yè)篩選和拍攝準備階段復雜冗長。節(jié)目選取了午夜餐廳老板、客途體驗師、深夜傾聽師等多種從業(yè)者的故事。制片人劉嘟嘟表示,節(jié)目想以青春的視角,關注那些在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通過還原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傳達慰藉人心的暖意,傳遞“你不是一個人在奮斗”的正能量。 | 
前不久,《歷史那些事》頂著“實驗紀錄片”的先鋒頭銜,裹挾著一干二次元表達、“無厘頭”內(nèi)容登陸B(tài)站,目標直指該平臺用戶,但這樣討好到近乎“定制”的作品,卻并沒有號準B站用戶的“脈”。在豆瓣平臺上,評價為“差評”和“一般”的占到總數(shù)的40%,尤其差評率近20%,批評者們認為《歷史那些事》所謂的“劃時代表現(xiàn)手法”并未見多大創(chuàng)新,反而更近似于借“實驗”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