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成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特設的一個比賽項目,這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繼承和發(fā)揚武術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良機,也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武術的一次機遇。說起中國武術,有句俗語叫“南拳北腿”,中國武術由南北兩個大的派系組成,而福建則是南拳最為興盛的地域,作為福建的省會,福州的南拳因此也最具代表性。
說起南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相傳當時在福州永泰縣平甲(盤谷鄉(xiāng)),有一個叫張慈觀的人,家境貧寒,幼年在方壺山放牛時,遇到老道指點,便與道教結緣,在方壺山修道習武,后來又到了高蓋山“名山室”修道習武,首創(chuàng)南拳(牛法、猴法等拳法)。南拳發(fā)展到現(xiàn)在,在福建的拳種最多,一共有32種。
福建師范大學武術教授 胡金煥:在福建地方福建南少林一共有32個拳種,這里總分為七大拳種,五祖拳、云川白鶴拳、連城的連城拳、還有四個都在福州,龍拳、虎拳、鶴拳、地術拳。
胡教授現(xiàn)在是福州武術協(xié)會的會長,對福州南拳研究頗深。說起福州南拳特點,胡教授介紹,我們可以從南拳拳種的命名上,略知一二。南拳的基本特點是門戶嚴密,動作緊湊,手法靈巧,重心較低,體現(xiàn)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萬籟生、胡成武、林凡等等都是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南拳武師。
福建師范大學武術教授 胡金煥:南拳究竟和北拳有什么不一樣,南少林南拳的特點是以形為拳。
從古至今,南拳在福州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很多福州人都自發(fā)練習南拳,以求強身健體,雖然如今在福州街頭已經很難見到純粹的南拳館武,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文武學校。這些文武學校大多數(shù)都由技藝精湛的南拳武師創(chuàng)辦或者任教,擔負起傳承和發(fā)揚福州南拳文化的重任。
2008年北京奧運會即將臨近,武術比賽已經成為北京奧運會的一個特設項目,而南拳也作為一個小項名列其中,這是對所有南拳習武之人的最好鼓勵,更是中國武術發(fā)揚光大的一次歷史良機。
福建師范大學武術教授 胡金煥:福建有一個叫林凡的(南拳)選手有希望奪金,因為她在去年的錦標賽上獲得南拳冠軍。
我們也祝愿福建的南拳選手能在北京奧運會上再次奪魁,更希望南拳這一傳統(tǒng)武術文化,得到發(fā)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