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第一批海外志愿者23人于6月22日抵達北京,他們主要來自美國愛荷華大學。
此次抵達的第二批海外志愿者大都是第一次來中國,對他們來說,北京奧運會不僅給他們提供了一次當志愿者的機會,更給他們提供了一次接觸中國、了解中國的機會。
“我的老師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博士,他感染了我?!泵芴K里大學新聞學院“媒體運行”志愿者凱爾西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她來當北京奧運會志愿者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可以實踐所學的知識;二是她非常喜歡中國,這次來的目的就是多了解中國。
“I like Chinese food!(我喜歡吃中國菜?。绷硪晃恢驹刚唏R特說。馬特3日吃早飯時,遇到了困難,在人大食堂點菜,服務員聽不懂他說了什么。最后還是來自中國的帶隊老師出面解決了尷尬局面?!斑@不是什么大問題,”凱爾西認為,“我在意大利生活過一年,剛開始也不懂意大利語,后來逐漸就適應了,交流越多,說得越好?!?
由于存在倒時差的問題,此前一天下午才來到北京的美國志愿者們看起來都有些憔悴。但是,每個人臉上都始終掛著笑容。馬特說,他沒感覺到累,因為很興奮?!爸袊且粋€十分不同的國家,跟美國有很多地方不一樣?!?
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合作項目總監(jiān)章于言告訴本刊記者,這些志愿者在工作上都是一絲不茍的,即使很累也照常工作。而且他們的專業(yè)技術都很強。
相對于國內的志愿者,他們有很多優(yōu)勢。第一,他們有語言優(yōu)勢。ONS(奧林匹克新聞服務)要求用英語直接出稿,因此對英語的要求很高,他們不但要懂日常用語,還要聽得懂運動員講的方言和俚語。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志愿者的母語就是英語,這讓他們對語言能夠有更準確的把握,而且成稿更為迅捷。第二個就是專業(yè)上的優(yōu)勢。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在新聞機構實習的經(jīng)歷,他們的實踐經(jīng)驗讓他們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志愿者艾利森告訴本刊記者,他們都是經(jīng)過嚴格篩選的,通過很不容易,“到中國來,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遇?!?
艾利森是一個游泳迷,她非常愛看游泳比賽,中國的游泳運動員她知道不少。就在午飯后的短短兩個小時里,她還和幾個同學去人民大學的游泳館看了一下。艾利森對那里很滿意,說有時間會去游泳。問她喜歡籃球嗎,她笑著說:“喜歡,但那是男孩子的運動?!?
這些志愿者在進行奧運場館服務的培訓之前,先要進行中國文化的培訓。3日下午3時,他們來到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教學樓的1104房間,上中國文化培訓的第一堂課——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高鋼教授講授中國媒體業(yè)的發(fā)展情況。
“對我們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國際交流中心主任FritzCropp說,“他們將在一個獨一無二的奧運會的條件下獲得寶貴的經(jīng)驗,而且還可以進行一次文化之旅?!?/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