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齊了,大家的節(jié)奏自然會同頻共振”
那年4月,我們和另一個連隊合編,組建成了一支新的連隊。調整改革前,兩個連隊負責的外事訓練專業(yè)課目分別為儀仗隊閱兵式分列式和軍樂演奏。
不同的專業(yè),不同的理念。組建之初,連隊遲遲達不到融合的效果。
記得一次組織迎外表演任務合練,儀仗隊員的步伐怎么也跟不上軍樂演奏的節(jié)奏,大家配合混亂。
“音樂指揮就不能放慢節(jié)奏嗎?為什么不能配合我們一下?”隊列中傳來儀仗隊員們的抱怨。
聽到抱怨,負責音樂指揮的二級上士王剛感到很委屈:“這首曲子我練習了很多年,一直都是這么演奏的,從來沒人說過我的節(jié)奏有問題。”
為什么分開練習時大家都練得好好的,一起合練時卻頻頻出錯?
看來,擺在連隊官兵面前的第一件事,是要打破各自的習慣,學會彼此配合。
那天,會議室里,連隊黨支部研究決定,從融合前的兩個連隊各自抽取一部分專業(yè)能力強的人,重新組建三班,做合編合心合力的示范。“如果一個班能融合得很好,那一個連隊就沒問題。”連長尹暢說。
那天,新組建的三班迎來了一場“專業(yè)換位”活動:組織平常練習儀仗隊列的同志們演奏樂器,平常演奏樂器的同志們練習踢正步。
活動開始,平常練習儀仗隊列的隊員們緊握小號,鉚足了勁,憋紅了臉也吹不出聲;平常負責軍樂演奏的人,踢正步時左右搖晃。“以前我覺得儀仗隊訓練很辛苦,樂隊整天吹吹打打地虛張聲勢,真沒想到小號這么難吹。”一名戰(zhàn)士感慨。
活動結束,大家專業(yè)和思想上的隔閡消除了,團結互助意識更強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那天合練,拿起指揮棒,王剛聽著儀仗隊員的腳步聲,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演奏習慣,努力讓音樂節(jié)奏合上隊員們的腳步。同時,儀仗隊員們也在慢慢適應新的節(jié)奏。
如今,連隊官兵不僅在迎外表演任務中配合越來越默契,在工作生活上的節(jié)奏也越來越“合拍”。平常,大家團結互助,奮勇爭先,早已不分你我……“心齊了,大家的節(jié)奏自然會同頻共振。”連長尹暢說。
前不久,連隊組織“我的連隊、我的青春”主題演講。演講中,上等兵張江濤動情地說:“我很慶幸,我的青春能與這支英雄連隊相遇。與戰(zhàn)友們一起乘風破浪,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團五連圖書室一角。
(聶理湘、康海明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