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是新疆軍區(qū)某紅軍師創(chuàng)建90周年紀念日,也是該師裝甲步兵二連成立90周年紀念日。
這天清晨,哨聲響起,二連官兵聞令而動。大家迅速穿戴裝具,奔赴戰(zhàn)位。
車輛完成編隊,人員登車完畢。連長金季業(yè)看了一眼手表,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次全員全裝緊急拉動,再一次刷新了連隊紀錄!”
每年這一天,二連官兵都會舉行宣誓儀式。面對“敢打硬拼尖刀連”戰(zhàn)旗,全連官兵莊嚴宣誓:“聽黨話、跟黨走,攻必克、戰(zhàn)必勝,不畏難、不畏險……”
震撼人心的宣誓,凝聚成拼搏奮進的力量。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上,二連官兵傳承紅色基因,把“尖刀精神”傾注于奮進的每一天、每一步。
新疆軍區(qū)某紅軍師“敢打硬拼尖刀連”——
向著新的高地沖鋒
■解放軍報記者 顏士強 特約記者 李 康 通訊員 楊 鑫

新疆軍區(qū)某紅軍師官兵在高原進行戰(zhàn)備拉動演練。李 康攝
對接傳統(tǒng)
在傳承中汲取力量
時隔兩年,指導員張堯仍清晰記得,自己剛到裝步二連時背記連史的每一個細節(jié):“第7版連史手冊有83頁,我第一次闖關失敗是因為對人物生平掌握不全,被接連抽背了3次才通過!”
1932年3月12日,該連前身延川游擊隊誕生于陜北黃土高原。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連隊克扶眉、戰(zhàn)蘭州,屢建奇功,被第一野戰(zhàn)軍第4軍授予“敢打硬拼尖刀連”榮譽稱號;和平年代,連隊忠誠履行使命,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三等功5次,在西北大地樹立起一座精神豐碑。
走過90年光輝歷程,二連有著底蘊深厚的紅色歷史、光輝卓越的戰(zhàn)史戰(zhàn)功、血灑沙場的戰(zhàn)斗英雄。背誦連史,是二連主官必須過的一關。
在調入這支紅軍連隊前,張堯曾在團機關和另外一支紅軍連隊任過職。軍政素質過硬的他,本以為很容易就能把連史背下來。
那天,張堯在連隊榮譽室里練習解說,二級上士馬振飛指著一個銹跡斑斑的槍托問他:“您知道官兵最崇拜戰(zhàn)斗英雄王玉的哪一點嗎?”
這一問,竟把張堯問住了。那一刻,他意識到,背連史不僅要深入歷史材料,還要深入官兵生活,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張堯注意到,從門口飄揚的連旗、樓道兩側擺放的榮譽展板、墻上張貼的戰(zhàn)斗英模,再到官兵床頭貼的戰(zhàn)斗格言,二連到處都散發(fā)著紅色氣息。
越是深入觀察,張堯越明白背連史這一關的真正含義——表面上是考連隊歷史,實則通過這種方式,讓每一名新來者深化對連隊傳統(tǒng)的認同、對連隊精神的理解。
“每逢新兵入伍、學員報到、干部調入,連隊官兵都要參觀一次榮譽室,組織一次入連儀式。”曾任該連指導員、現(xiàn)任該團政治工作處主任雷彬說,在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優(yōu)良傳統(tǒng)過程中,連隊緊扣兵之初、官之初的關鍵時刻,從一開始就播下紅色基因的種子。
在二連二樓,一塊掛著“王玉班”銘牌的房間格外醒目。
扶眉戰(zhàn)役中,時任副連長王玉帶領一個排沖鋒在前。右腿中彈負傷后,王玉向敵前沿工事扔去幾枚手榴彈,繼續(xù)向敵縱深進攻,直至左腿也被彈片擊中,再也站不起來……戰(zhàn)友們被王玉的英雄壯舉所感動,勇猛地向敵人陣地沖去,奪取了戰(zhàn)斗勝利。
幾十年過去,二連始終給王玉留了一張床鋪。每天早上,“王玉班”的戰(zhàn)士都要為王玉疊軍被;晚點名時,指導員第一個呼點“王玉”的名字,全連官兵齊聲高喊:“到!”
“每次答‘到’,我都熱血沸騰!”該連排長馬維強說,“王玉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13年入伍的馬維強,因新兵綜合訓練成績排名靠前,下連時被分到“王玉班”。自此,他就在這個光榮的集體中,汲取著成長的力量。
那年,馬維強參加國際軍事比賽集訓,翻越障礙時右腿被撞傷,依然堅持每天跟隊訓練。從他身上,戰(zhàn)友們仿佛又看到了先輩沖鋒的身影。
“在二連,先輩們的故事會逼著你去努力,去為連隊增光添彩。”9年過去了,在二連“尖刀精神”的召喚下,馬維強從戰(zhàn)士成長為排長。
英雄的連隊英雄的兵。從蘭州戰(zhàn)役的沈家?guī)X到如今的高原駐訓場,時光流轉,變換的是青春面孔,不變的是流淌在官兵血脈中的“尖刀精神”。
夜幕降臨,官兵們整齊列隊點名。“敢打硬拼當尖刀!”一聲聲呼喊,劃破夜空,仿佛穿越了昨天、今天和明天。
“這幾年,連隊軍士選取率逐年上升,2021年留隊申請率近90%。”指導員張堯說,在二連待過的官兵,大多舍不得離開。進了“尖刀連”,“尖刀兵”這個名字就會伴隨他們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