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走過千山萬水 尋求千錘百煉
漫天飛雪,銀妝素裹。從宿營地望向遠方的雪野,剛剛留下的足跡,已被大雪覆蓋。走過的人,能留下什么?
當一支部隊走上高原、沖進雪野,來到他們從未接觸過的新環(huán)境,面對從未應對過的新問題。官兵能得到的,又是什么?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一名特戰(zhàn)隊員說,熟悉的地域、相近的環(huán)境、類似的想定,練不出機動靈活、反應靈敏、能打勝仗的精兵勁旅。

特戰(zhàn)隊員在狙擊陣位搜尋目標。

戰(zhàn)術小組攀爬峭壁。
“世界上沒有兩條相似的河流。”一名連長說,再成熟的訓練經驗也無法放之四海而皆準,只有常闖新地域、常走陌生路,不斷克服“高差”“溫差”“時差”的影響,才能做到不管在哪打、跟誰打、怎么打,都能勝券在握。
只有真正踏入雪野,才能學會如何在雪地跋涉。只有平時多到復雜環(huán)境、陌生地域“習水土”,戰(zhàn)時才會離打贏近一步。
戰(zhàn)爭,不會只發(fā)生在熟悉的地域??v觀古今,一些軍隊敗就敗在“陌生”二字上。赤壁之戰(zhàn)曹操數十萬雄兵因不熟悉水戰(zhàn)特點而受到重創(chuàng),拿破侖因對嚴寒氣候考慮不足而吞下苦果……事實證明,一支部隊適應不同“水土”的能力,往往決定其戰(zhàn)斗力的強弱。
面對陌生“水土”我們不妨反躬自問,倘若進入陌生地域,能否準確識別地形,正確判斷方向?能否適應海拔條件,避免高原反應?能否有效操控裝備,確保聯(lián)得通、不趴窩?這些問題搞不明白、心里沒底,就可能給戰(zhàn)場制勝埋下隱患。
適應“水土”的能力不會自然增長,只有以使命任務為牽引,在千山萬水間經歷千錘百煉,把訓練條件設逼真,把應對險局、危局、難局的能力提上去,才能做到一旦有事,不分地域、不管季節(jié)、不論環(huán)境,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
走向“陌生”,是為了讓今天的“陌生”變成明天的“熟悉”。還是高原官兵那句話說得好:“踩實的土地才是能掌控的作戰(zhàn)地域。”從“陌生”走向“熟悉”,進而走向更加廣闊的“陌生”。面對著永遠比想象更復雜更險惡的未來戰(zhàn)場,我們勇敢的高原官兵選擇了又一次出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