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并舉,各顯神通
近年來,各軍事強國探測預警能力不斷提升,理念更先進、功能更強大的反無人機蜂群武器系統(tǒng)相繼問世。
火眼金睛,探“蜂”贏主動。有種探測技術,通過先期探測跟蹤和預警,為后續(xù)反無人機作戰(zhàn)提供情報支持?,F(xiàn)有手段包括雷達、射頻、紅外、光電、聲學探測等。目前的主流解決方案是雷達與光電混合探測:針對小型或微型、低空超低空、集群目標的“蜂群”探測難題,綜合多種探測方式,提高發(fā)現(xiàn)率,擦亮反無人機系統(tǒng)的“火眼金睛”。
2015年,美國驗證了一種新型地基系統(tǒng)——ICARUS,該系統(tǒng)配備無源成像、聲學探測、射頻探測等多種傳感器,可探測、識別、跟蹤和截獲目標無人機。俄羅斯也公布了多項成果,特別是新亮相的“瓦爾代”系統(tǒng),集成了光電偵察、雷達探測及電子干擾等多種反無人機技術,且具備對無人機一體化攻擊能力。常見諸報端的PY12M7型機動式反無人機偵察指揮車、“幫會2-2”低空雷達、“變色龍”反無人機系統(tǒng)等,都屬此類裝備。

圖為無人機捕捉網在捕捉目標。
魚沉雁杳,擾“蜂”建奇功。2011年,伊朗通過電子戰(zhàn)技術,修改美軍無人機GPS坐標,誘捕了一架RQ-170“哨兵”無人機,向世界展示了一種對抗無人機的軟殺傷思路。
目前,軟殺傷方式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欺騙干擾。即對無人機的衛(wèi)星信號、遙控數(shù)據鏈路、電子元件等進行干擾和破壞。英國的反無人機防御系統(tǒng)AUDS,不僅能有效干擾無人機接收GPS信號,也可向無人機發(fā)射定向大功率干擾射頻,切斷無人機與控制平臺之間的通信鏈路。俄羅斯不僅有應對無人機蜂群的“汽車場”電子對抗系統(tǒng),還有用于近程防空的多型便攜式反無人機電磁槍。
另一類是控制接管。即通過破解、入侵無人機的測控鏈路,達到控制、接管無人機的目的。對接入計算機網絡的無人機,還可采用網絡攻擊技術,安插“后門”程序直接接管。2020年,以色列發(fā)布了一款名為EnforceAir的新型反無人機系統(tǒng),可從大量無人機中找出威脅最大的目標,通過侵入目標無人機控制系統(tǒng),切斷其與背后操縱者的聯(lián)系,從而實現(xiàn)接管。
單刀直入,滅“蜂”顯威力。對抗無人機蜂群的硬殺傷技術方式,主要包括以高炮和防空導彈系統(tǒng)為主的常規(guī)打擊武器、“以機制機”的無人機獵殺等。
在利用常規(guī)武器反無人機方面,俄軍最有心得。在敘利亞戰(zhàn)場上,他們用防空系統(tǒng)攔截擊落了敘利亞反對派百余架無人機。目前,俄軍正在組建以S-400、“鎧甲-S”防空系統(tǒng)為主,自行高炮和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tǒng)為輔的“全方位火力網”,并加緊研制新型智能炮彈以及小型專用反無人機導彈。
“以機制機”的無人機獵殺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抗擊方式。這一方式可分為“同歸于盡”的自殺式攻擊和“明哲保身”的非自殺式攻擊兩類。俄研發(fā)的“空中布雷”系統(tǒng),以“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為主件,憑借速度優(yōu)勢打擊敵機,在反恐實戰(zhàn)中屢有斬獲。非自殺式攻擊,則借助機載武器打擊目標無人機,任務完成后還能安全返航。不久前,美軍在一架“郊狼”無人機上安裝定向能系統(tǒng),攔截了10架規(guī)模的無人機蜂群。俄羅斯用無人機搭載自動霰彈槍,打造出“會飛的AK47”,能對無人機蜂群實施面狀打擊。
別具匠心,迷“蜂”巧布防。除上述主流的技術策略,當前還出現(xiàn)了一些別出心裁的無人機反制手段。如布設陷阱、偽裝欺騙、生物捕捉等。
美國今年6月完成測試的發(fā)射飄帶式反無人機系統(tǒng),俄羅斯在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推出的“生擒活捉”無人機的捕捉網,包括設置阻塞氣球、傘系鋼纜、制造煙霧等,都屬于在空中布設陷阱的一種反制手段。
偽裝欺騙是一種被動防御手段,涉及光學、聲學和電子偽裝欺騙等技術,通過設置假目標來保護自己、消耗“蜂群”。
此外,訓練老鷹、利用氣象武器等研究,也被應用于反無人機作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