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
從大學生活轉(zhuǎn)入軍旅生活,柳澍達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大學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部隊生活是嚴格有序、令行禁止的。”柳澍達專門請教了北京大學國防教育協(xié)會的前輩們,在他們的指導下開始了身份轉(zhuǎn)換的適應性訓練。
他開始練習跑步,從5公里練起,甚至還跑了兩次全程42.195公里的馬拉松,柳澍達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參軍的堅定決心:“如果明天讓我去報到都沒問題,我時刻準備著。”
而李政睿則在課余參加了北京大學“山鷹社”,在一次次的登山、野外拉練中強健體魄。“我聽學長說,部隊對于體能要求很高,5公里越野要跑進16分鐘。”為此,李政睿經(jīng)常針對體能進行專項訓練,長跑更是成為他的“必修課”。“雖然目前距離良好標準還有一些差距,及格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我還在繼續(xù)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統(tǒng)計學院的倪天辰大一時就報名參與了學校“紅船領(lǐng)航”計劃黨員先鋒營,在這期間,他積極參與體能素質(zhì)訓練。
“雖然堅持每周訓練挺辛苦,到了12月依然要頂著刺骨的寒風在明德廣場上進行擒敵拳方陣練習,然而如今看來,正是這段經(jīng)歷磨礪了我的意志、錘煉了我的品格,也讓我下定了入伍的決心。”倪天辰說。
來自清華大學新雅學院的張美瀚比李政睿、柳澍達早半年實現(xiàn)夢想,他今年3月已經(jīng)報名參軍入伍。2020年8月,張美瀚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還附帶著一張大學生征兵宣傳單,上面“參軍報國,無上光榮”的8個字讓他印象深刻。
入學后,張美瀚加入了清華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此后半年時間,每周逢一三五的晚上,當別人已在宿舍酣然入睡時,他還在操場訓練隊列動作;每逢周一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時,他已在主樓前守護國旗升起。
平靜的校園生活被一張征兵海報所打破,海報上是一位手握鋼槍、滿臉油彩的鐵血軍人。張美瀚對征兵宣講會上老師所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祖國不負清華,清華亦不負祖國。”他下決心參軍入伍,“參軍報國既是對理想信念的淬煉,也是一名普通清華學子的歷史責任。”他說。
如今,張美瀚如愿來到西藏軍區(qū)服役,在新近一篇介紹軍營生活的文章中,他說,“以前是部隊保衛(wèi)我,現(xiàn)在是部隊培養(yǎng)我。身為一名大學生士兵,我能用什么來回饋部隊呢?我身無長物,只求去那偏遠之地,在最美麗的星空下為國站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