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母親的大地上,用青春播下顆顆種子
“那青松逢災受難,經(jīng)磨歷劫,傷痕累累,瘢跡重重,更顯得枝如鐵……”抑揚頓挫的唱腔從排練室飄來。在“沙家浜連”,幾乎每名官兵都能像模像樣地哼唱幾段京劇《沙家浜》。
作為土生土長的沙家浜人,上等兵平安從小就聽爺爺講沙家浜的故事,參軍報國的種子悄悄埋進了他的心田。2019年,平安如愿邁入軍營。讓他驚喜的是,他竟然來到了這個從自己家鄉(xiāng)走出來的英雄連隊——“沙家浜連”。
與其他參加排練的戰(zhàn)友相比,平安更加緊張激動。“沙家浜”這3個字代表了他的家鄉(xiāng),他不想給自己的家鄉(xiāng)丟人。
為了幫平安找感覺,中士劉家成把平安領到了連隊榮譽室。剛進門,一面巨大的浮雕墻映入眼簾。置身其中,平安仿佛回到了戰(zhàn)火硝煙的蘆葦蕩,看到了暗影籠罩下的魚米之鄉(xiāng),36名傷病員一邊休養(yǎng),一邊和敵人戰(zhàn)斗——
曾經(jīng),傷病員們傷口潰爛,卻沒有藥治療,蒼蠅飛來飛去,專叮患處,他們只能用蘆葦葉子遮住傷口;
曾經(jīng),大雨連綿,陽澄湖水暴漲。入夜,戰(zhàn)友們手拉著手,不敢打盹兒。誰料想,一名傷病員還是被湖水沖走,找不到蹤跡;
曾經(jīng),敵人重重封鎖,官兵們只能以蘆花御寒,以蘆根果腹,與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
平安終于領悟到,那些耳朵都快要聽出繭子的唱詞,原來每個字都有千鈞之重——面對日偽頑匪下鄉(xiāng)“掃蕩”的險惡環(huán)境,面對與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的情況,先輩們始終懷著對黨的無比忠誠,與敵人斗智斗勇,挺立成一棵棵“青松”……
從蘆葦蕩中走出來的英雄們或許未曾想到,若干年后,他們的故事會被搬上舞臺,啟迪著一代代后輩們奮勇向前。平安渴望像先輩們一樣,成為“泰山頂上的青松”,做“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的士兵,守護祖國的河山。
2020年,連隊隨部隊遠赴大漠,參加野外駐訓。從小在江南水鄉(xiāng)長大的平安,第一次感受到西北的黃沙漫卷。一次陣地緊急轉移任務,突然下起雨,雨越下越大,路面濕滑,黃土地變成了“泥海”。
撤收偽裝網(wǎng)時,平安摔倒了,渾身上下都是泥。“你是‘沙家浜連’的兵,不能給連隊拖后腿。” 平安迅速爬起來跟上,和戰(zhàn)友們一起完成任務。
那次駐訓后,平安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拔節(jié)成長,他由衷地為自己是“沙家浜連”的一員而驕傲。連隊一名戰(zhàn)友也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一段感悟:“在祖國母親的大地上,我們用青春播下顆顆種子,它們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