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維和官兵采摘營地里的油菜花獻給杜照宇烈士。(資料圖)
2006年7月26日,杜照宇所在的希亞姆哨所遭遇空襲,包括杜照宇在內的4名聯(lián)合國軍事觀察員犧牲。從那一年起,每年清明,中國維和軍人都要來到這個位于黎巴嫩南部的邊陲小鎮(zhèn),把一杯來自祖國的清酒灑在碑前。
每年清明,在有中國維和部隊的任務區(qū),都會舉行這樣的祭奠活動。
在剛果(金)美麗的基伍湖畔,4月3日一早,中國第24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官兵身著新式星空迷彩服,在指揮長王紹鴻的率領下,來到付清禮烈士紀念碑前向烈士默哀,敬獻花籃。受疫情影響,今年的祭奠活動,沒有邀請友軍和當?shù)孛癖妳⒓印M踅B鴻用12個字概括自己那一刻的心情:洗滌思想、凈化靈魂、提升境界。
2003年5月3日,中國首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的推土機操作手付清禮在道路施工中突然暈倒,經(jīng)搶救無效犧牲,年僅26歲。戰(zhàn)友們?yōu)楦肚宥Y烈士立的紀念碑,在中國半島營地里最早迎來晨曦的地方,面向祖國所在的東方。
杜照宇犧牲后第三年,女軍人羅楊參加了中國在黎巴嫩的維和行動。當年入選維和部隊以后,羅楊回家告訴父母:我要去黎巴嫩了。母親脫口而出:你是去杜照宇犧牲的那個地方嗎?
那一年的清明祭掃時,羅楊在日記里寫道:“我曾從當年新聞報道的字里行間聆聽過你生命的絕響,怎料今時今日竟能與英雄有歷史的交匯。”
中國參加維和行動31年,先后有16名維和軍人犧牲在異國他鄉(xiāng)。他們有的犧牲于炮火硝煙中,有的則因為感染烈性傳染病或遭遇車禍等意外長眠。按照聯(lián)合國相關規(guī)定,烈士遺體均運回國內安葬,但烈士的精神在任務區(qū)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