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型號在變、性能在變,但英勇無畏的精神始終不變”
某新型導彈發(fā)射升空,畢昇艦駕駛室內只有艦長韓純強和操舵兵劉釗杰2人。透過舷窗,他們看到導彈騰飛而去。
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他們的著裝——戴頭盔、穿防彈衣。
“導彈發(fā)射試驗時,駕駛室只留2人,還有專門著裝,這些都是沿用20多年的老傳統(tǒng)。”艦長韓純強告訴記者,駕駛室離導彈發(fā)射架很近,一旦發(fā)生危險,駕駛室首當其沖。
面對生死考驗,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鋼印”,一直“刻”在全體畢昇艦官兵的心上。
經(jīng)歷了近百次導彈發(fā)射試驗任務,畢昇艦官兵有聊不完的驚險故事。
一次, 畢昇艦執(zhí)行某型導彈發(fā)射任務。導彈發(fā)射進入不可逆程序,突遇故障……
“啟動應急預案!”危急時刻,時任艦長李萬和一聲令下,全體艦員聞令而動。
“前損管隊就位”“后損管隊就位”……每個人都做好了最壞打算,無一人退縮。
身處最危險境地的無疑是三級軍士長胡乃輝。他主動請纓,鉆進與導彈僅一板之隔的艙室進行排故。
此時,導彈隨時可能爆炸。這不亞于“虎口拔牙”。
在與“死神”對峙整整兩個多小時后,胡乃輝排故成功,畢昇艦化險為夷。
在一次又一次生死考驗的錘煉下,“英勇無畏,視死如歸”成為融入畢昇艦一代代艦員血脈的紅色基因。
翻開該艦的訓練記錄本,一股濃濃的硝煙味撲面而來。和平年代,靶場離戰(zhàn)場最近,也倒逼著畢昇艦官兵像打仗一樣訓練。
一次, 某新型導彈發(fā)射試驗在即,艦長韓純強牽頭推演應急預案。
徹夜思索,韓純強想到的最壞打算是“犧牲自己”……
“導彈型號在變、性能在變,但英勇無畏的精神始終不變。”韓純強說,從201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至今,自己正是在這股精神力量的激勵下,參與完成了數(shù)十次試驗任務,從一名副航海長成長為艦長。

畢昇艦主機班長丁友峰憑經(jīng)驗“聽音”,檢查艦艇主機運行情況。閆 培攝
在畢昇艦,韓純強經(jīng)常組織官兵們觀看閱兵視頻。每次看到一個個熟悉的武器裝備經(jīng)過天安門前,接受祖國人民檢閱,畢昇艦官兵都感到無比自豪。
“我們雖然無緣走到聚光燈前,但那些高精尖武器裝備的背后,有我們的心血付出。”韓純強說,“我很幸運,趕上了海軍大發(fā)展的新時代,可以站在前輩的肩膀上,見證并參與人民海軍裝備高速發(fā)展的歷程。”
那天,畢昇艦發(fā)射的又一枚國產新型導彈騰空躍起、直刺蒼穹。韓純強長舒了一口氣,頭盔里已沾滿了他的汗水。
此役,又給畢昇艦的艦史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追求打贏的征途上,畢昇艦官兵期待著下一次英勇無畏的沖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