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解放軍儀仗大隊官兵步履鏗鏘走過天安門。
2017年的朱日和沙場大閱兵,是儀仗隊員王康第一次參加大項任務。
正午,戈壁腹地,中午氣溫高達40℃,烈日和沙塵考驗著人的意志。
隊列行進時,風卷滿黃沙。王康睜不開眼睛,雙手托槍時間太長,肌肉麻痹到失去知覺。咬緊牙關,他用大拇指把槍托壓下,繼續(xù)走完后面的路。
那一年,王康剛剛成為一名儀仗兵,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那次任務中,他學會了堅持。
走進儀仗兵訓練場,一滴滴汗水砸向地面,士兵們淺綠色的襯衣因為浸滿汗水,變成了深綠色,貼在他們后背上。
“注意節(jié)奏!注意動作力度!”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副大隊長李強拿著喇叭,站在臺階上指揮著訓練。
22歲被任命為儀仗隊執(zhí)行隊長,李強把整個青春都奉獻給了儀仗事業(yè)。
當世界一次次向中國儀仗兵投來驚嘆的目光時,讓我們跟隨記者走進他們的青春世界。
儀仗兵的樣子

女儀仗隊員颯爽英姿。
天空漸暗,飛機起飛,目的地:墨西哥。
2010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奉命參加慶祝墨西哥獨立200周年閱兵活動。這是他們首次在海外亮相。
身為儀仗兵,能夠代表中國軍人走出國門,這是多么榮幸的事!可是,到了墨西哥,隊員孔令配因水土不服,上吐下瀉。
為了能如期參加閱兵活動,除了補充水分,孔令配幾乎不再進食。那些天,他瘦了幾斤。
走上墨西哥閱兵場,站在隊列前,孔令配全力以赴。那一刻,他想起母親做的煎餅,眼前浮現(xiàn)這樣一幅景象:走進自家院子,母親坐上小馬扎,一手拉著風箱,一手拌著面糊。舀上一勺面,一張薄厚均勻的面餅在熱鍋中漸漸成形,香味順著蒸騰起的霧氣鉆進鼻子里……
那天究竟是怎么走過墨西哥閱兵場的,孔令配已經記不清了。他只記得,現(xiàn)場群眾在熱情歡呼,記者手里的相機閃光燈不停地閃。
走下閱兵場,一位哥倫比亞女儀仗隊員摘下自己的軍種標志,送給孔令配。孔令配回贈了一枚中國結給她,“希望能把和平吉祥帶給她和她的國家”。
如今,10年過去,孔令配已經成長為一名四級軍士長。與他一同參加那次墨西哥閱兵的戰(zhàn)友,大多已經退役。
儀仗兵的青春中,總有難以忘懷的畫面。那些畫面串聯(lián)在一起,就是中國軍隊儀仗事業(yè)的大事記。
翻開記憶的碎片,上尉郭鳳通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一幕——
2019年10月1日,站在長安街上,擎著黨旗,郭鳳通覺得渾身充滿力量。
“分列式開始——”聽到口令,郭鳳通動作迅速,正步走過天安門。黨旗飄揚,中國儀仗兵闊步前進,向世界亮出一張閃光的名片。
郭鳳通控制步速,身后是儀仗方隊鏗鏘的步伐。腳步聲響徹云霄,在儀仗兵胸腔中共鳴。那一刻,郭鳳通感覺身上的血液都沸騰了。
很長一段時間,只要聽到國歌,這個場景就會從郭鳳通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
其實,這種萬眾矚目的時刻,不過短短幾分鐘,只占郭鳳通人生的千萬分之一。走下閱兵場,他們的青春里,更多的是訓練場上不為人知的百倍艱辛。
雨天,走廊里,汗水一滴一滴砸向地板。汗水從臉頰流到嘴角,上等兵高嘉瑞覺得嘴里咸咸的。
一滴汗流進眼睛里,高嘉瑞沒有眨眼,只掉出了一行眼淚。隨著身體微微震顫,眼淚順著臉頰滑落,掉在濕透的襯衫上,與汗水融為一體。
窗戶開著,沒有風。不到20米長的走廊里,高嘉瑞和另外20多名戰(zhàn)友站成一列。狹小的通道里,口令聲和腳步聲交織在一起。細細聽,還有輕微的呼吸聲。
上身起伏會造成槍體顫動,士兵們要小心翼翼地控制呼吸力度,讓槍穩(wěn)穩(wěn)地貼在胸膛。槍體有些偏,高嘉瑞用大拇指壓住槍托,緊緊內扣。
《分列式進行曲》響起,動作幅度加大,高嘉瑞的手指開始抽搐。
5分鐘后,高嘉瑞感覺手臂開始顫抖。
15分鐘后,高嘉瑞呼吸變得急促,腳步震顫著汗水一滴一滴落下。
40分鐘后,音樂停止,士兵們仍在踏樂。馬靴落地,發(fā)出清脆的聲音,高嘉瑞還在咬牙堅持。
入伍一年多,高嘉瑞和戰(zhàn)友們每天都在經受這樣高強度的訓練。
“這么苦,有沒有想過要放棄?”記者問。
“只有堅持到最后的人,才有資格成為中國軍人的‘門面’。”高嘉瑞說,“青春有很多樣子,我很慶幸我有儀仗兵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