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滄州軍分區(qū)黨委按應急預案迅即展開疫情防控工作,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滄州軍分區(q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措施》,及時向全體駐滄官兵、退役軍人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發(fā)出倡議書,成立檢查督導組,促進疫情防疫的深入推進……
哪里情況最危險,哪里就有干部;哪里任務最艱巨,哪里就有黨員。防疫抗疫的一線,他們在行動著——
共產黨員來了!
“我是共產黨員,讓我來!”這是滄縣人武部職工施榮華在抗擊疫情中常說的一句話。大年初一,施榮華就趕回武裝部與值班員一起,將帳篷搬運出營門,交給為抗擊疫情借用帳篷的公安干警,交接完畢已是凌晨一點。第二天聽說公安干警對新式帳蓬不太熟悉,搭設困難,施榮華來不及休息,又與同事一起,前往公安干警執(zhí)勤的高速口,幫助搭設帳蓬。

肅寧縣梁村鎮(zhèn)民兵排中的黨員,自發(fā)組成10人的“抗擊疫情志愿服務隊”,在鎮(zhèn)政府的統(tǒng)一安排下,承擔起了通往轄區(qū)內21個村莊的382省道梁北路至北白洋村段的疫情防控任務。他們日夜值守,每天給過往車輛消毒,往來人員登記、體溫測量1000余人次……
退役軍人來了!
“大校村官”、河間市興村鄉(xiāng)大莊村黨支部書記石炳啟,已經連續(xù)30多天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了。他說:“軍人執(zhí)行命令是天職,疫情來了,我哪還睡得安穩(wěn)呀!”每天早晨6點多一點,天剛蒙蒙亮,他便騎著電動車,迎著刺骨的寒風,在村中4個卡口之間來回巡視,從未間斷。他是原總參某部副師職大校軍官,退休后回到家鄉(xiāng)當起了村黨支部書記,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入選“中國好人榜”,被群眾親切喊作“大校村官”。
“我是一名老退伍軍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要求攜全家把守村口,請黨支部批準。”這是肅寧縣肅寧鎮(zhèn)城內村退伍軍人李建國同志的請戰(zhàn)書,簡短的內容展現了他沖鋒向前的決心。“革命戰(zhàn)士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在卡口值班、檢查出入車輛、檢測出入人員體溫并勸返外來人員……李建國帶領一家人24小時輪班上崗。
擁軍模范來了!
中國好人、河北省擁軍模范、鹽山縣航空博物館館長張長生在防護物資極度短缺的情況下,通過多種渠道輾轉周折,先后出資8萬余元,購買1000多個口罩、100多桶84消毒液、200多桶酒精等防護洗消用品,支援全縣30多個村莊檢驗口和縣直單位及城區(qū)物業(yè)等多家單位,帶隊送到防疫一線,以雪中送炭的實際行動支援全縣疫情防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