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京總隊新兵十大隊
最近收到了一封信
來自2600公里之外
從動筆到完成用了整整46天
戰(zhàn)士們讀完都哭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2600公里外寄來一封信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奉科鄉(xiāng),是全國“脫貧攻堅”的重點幫扶目標。奉科是距玉龍縣城最遠的一個鄉(xiāng),也是全麗江市最窮的鄉(xiāng)之一。這里地處深山,村民以種地和養(yǎng)豬為生。
在善美村里一個破落的小院里,幾頭豬擁擠在一起刨食,院中還零星種植著一些農(nóng)作物。門口,50多歲的陳秀花雙手顫抖地捧著一封信塞進郵遞員的手中,嘴里不停地叮囑:“一定要保證送到這個地方……一定要保證送對地方……”
2600公里的跋山涉水后,11月30日,這封信被送到武警北京總隊新兵十大隊教導(dǎo)員孫向陽手中。
孫向陽剛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同。因為幾個月前新兵入伍時,大隊向全體新兵家長寄出慰問信,對家長響應(yīng)祖國號召將孩子送到部隊服役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兩個月來,陸陸續(xù)續(xù)收到部分家長的回信,表達對孩子的期望和對部隊的信任與感激。
“剛收到這封信時,以為只是一封普通的感謝信。”孫向陽說。
這封信 太與眾不同
然而這封信,太與眾不同了。篇幅很短,只有490個字,但是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家長對孩子“望子成龍”的心切和對部隊“無以言表”的感激。
這封信是新戰(zhàn)士陳海龍的姑媽寫的。
信中寫道:
“當我接到并閱讀首長的慰問信時,滴滴眼淚浸濕了您們珍貴的信紙……”
“我是陳海龍的姑媽,孩子的爸媽已經(jīng)去世,這么多年我沒有放棄這個苦命的孩子,還有她的妹妹,我靠養(yǎng)一點豬,種一點地把孩子帶著,由于深處大山,孩子沒有接受到該有的教育,我失職了!懇請首長不要笑話我和孩子們……”
“我真的好想孩子們能走出孤寂的大山、孤寂的內(nèi)心,去到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
“要聽從首長的教導(dǎo),刻苦訓(xùn)練,學(xué)到真本事,為培養(yǎng)他的祖國,辛苦拉扯他的姑媽爭口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合格軍人男子漢……”
信中,滿滿都是陳秀花對孩子過去教育的自責(zé)和愧疚,也滿滿都是對孩子來北京當兵的喜悅、對部隊首長的感謝,以及對孩子走出大山在軍營成長成才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