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城樓下“機動待命”
關茂林的命運與國慶有不解之緣。1949年8月,16歲的關茂林參軍入伍,進入北平和平解放后軍事管制委員會組建不久的公安總隊警備科。當時的關茂林身材弱小,站直身子不如一桿裝配著刺刀的三八式步槍高,險些被“勸退”。
“連長看我個子小,站隊總是最后一個,想讓我去炊事班。”關茂林說,“我向連長極力爭取,說給我兩個月時間,有窩頭吃、有棒子面粥喝,能吃飽飯,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
兩個多月后,關茂林站崗執(zhí)勤的愿望達成了。開國大典當天,背著烙餅咸菜,關茂林和全連干部戰(zhàn)士在天安門城樓西側下面機動待命,保衛(wèi)首都安全。
“此后的很多次國慶,我都在總隊指揮部和許多參謀一起值班,及時掌握全城執(zhí)勤部隊的情況,迅速下達總隊首長指示。”談起往事,關茂林無比自豪地說。
關茂林回憶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戰(zhàn)友們普遍識字率不高,有著初中文化水平的他自然而然成了“筆桿子”,給戰(zhàn)友讀信、幫戰(zhàn)友寫信也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北京舉辦的第26屆世乒賽重大活動中,關茂林則負責向中央和北京市相關領導報送“簡報”的任務。
報送“簡報”時間緊、任務重、信息雜,關茂林還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把工作表述設計成模板,將“人、地、時、事、歷、因、果”幾項重要元素分別做成紙條快速補充,保證“簡報”準確、及時地報送,圓滿完成了任務。
“待到百年國慶時,喜迎中華大復興”
文職工作雖不經歷槍林彈雨,但也體現著當代軍人的職業(yè)操守。“前輩晚輩齊奮進,日新月異年年新。”榮立過4次三等功的關茂林激情不減當年。
“開國大典一哨兵,七十國慶成嘉賓。”就像是照片里定格的畫面,70年來,有無數的歷史瞬間,讓關茂林感受著祖國發(fā)展的脈搏和取得的輝煌成就;70年來,又有無數人民群眾在一曲曲頌歌中致敬英雄,不忘來路。
“耄耋不忘初心在,余熱生輝更精神……”慶祝大會后,關茂林還沉浸在興奮和激動之中,回到家里后拿出日記本,寫下一首《國慶七十周年感懷》。
字斟句酌之中,是他對身邊人予其關心、幫助的感恩和對祖國的美好祝福:“待到百年國慶時,喜迎中華大復興!”(記者魯暢 鞠煥宗 趙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