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和世界不一樣,就讓我不一樣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就讓我不一樣。”周末,手機鈴聲響起,張三偉卻無暇接聽——這一刻,他正在訓(xùn)練場上揮汗如雨。他把鈴聲設(shè)置成歌曲《倔強》的旋律,因為,這首歌能帶給他前行的動力。
半年前,大學(xué)生新兵張三偉剛踏入新兵營,他的心中就多了一份使命感——即將走進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十連,這讓他感到榮光,更感到壓力。
汽車越靠近邊境,路越發(fā)難走。車顛、彎急、崖陡、路險……來自中原腹地的張三偉,從沒到過南疆的大山,他感覺渾身骨頭像是要散了架一般。
“爬上這條路,翻過這個坡,跨進那道門,才算拿到十連‘入場券’!”車停山腰處,指導(dǎo)員龔翼山站在隊伍前,聲如洪鐘。
這是十連保持多年的傳統(tǒng)。每當新兵下連,他們要過的第一道關(guān),就是經(jīng)過600米的平地沖刺,攀上一段數(shù)百米長、近60度的陡坡,最后沖進營門。
暈車的不適,被沸騰的熱血擊退。張三偉的腦海,瞬間閃過那句他最愛的歌詞,他毛遂自薦接過連旗。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沒有汗水澆灌,夢想之花怎能綻放?”在張三偉看來,用拼搏的姿態(tài)走進連隊,才是最有儀式感的新兵入營時刻……
平地沖刺,拼盡全力沖上陡坡……張三偉咬緊牙關(guān)。沖進連隊大門時,他雙腿打戰(zhàn),差點站不穩(wěn)。但老兵們真誠的掌聲與熱切的注視,讓張三偉激動不已。
張三偉的戰(zhàn)友們,也緊隨其后沖進連門,迎接他們的是熱鬧的鑼鼓和鞭炮聲。新兵們的臉上透著興奮與激動,邁進連隊大門,開啟新的軍旅人生,這是他們期許已久的時刻。
“‘人’字一撇又一捺,就是用來爬坡過坎兒的。”曾是浙江某大學(xué)新生的張三偉,選擇走進軍營的原因很直接——“超越自我”。從小到大,他始終擔心的不是別人超越自己,而是自己不夠努力,“人生需要奔跑,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跑贏人生、跑出自我。”
“這群新兵大多是‘00后’,他們自信樂觀,但也有骨子里的‘自我’。”與張三偉等新戰(zhàn)友相處數(shù)月,龔翼山對他們褒獎有加,“班里8人有7個是大學(xué)生,都是有夢想小目標的。”
“自我”其實沒啥不好,只要把個人夢想融入集體,融入強軍實踐,18歲的青春正是大放光彩的時刻。
“兩臂伸直,懸垂3秒”“1個、2個……滿分”……
那天連隊組織階段考核,新兵張學(xué)志一口氣拉了幾十個引體向上,總成績比位居第二名的中士宋高輝高了5.5分。
一天比一天強壯的是骨骼,一次比一次進步的是成長??己私Y(jié)果傳到營長周勇耳朵里,張學(xué)志直接入選周勇帶隊的尖子集訓(xùn)隊,成為全營首位入選集訓(xùn)隊的新兵。
水滴入海,才能永不干涸;泥土積山,方能成其巍峨。下連不久,像張三偉、張學(xué)志一樣的新兵們正在加速蛻變,他們擁抱軍營的心態(tài)也因此變得更加陽光。
走進新兵的世界,也是一門學(xué)問
“3歲一代溝,5歲一鴻溝。”新兵下連前,負責新兵訓(xùn)練的上士班長陳魯貴,曾顧慮重重。
陳魯貴是連隊公認的優(yōu)秀班長,有著豐富的帶新兵經(jīng)驗。那天一邊翻看新兵花名冊,陳魯貴一邊在心里打著鼓:走進新兵的世界也是一門學(xué)問。
疊軍被、折衣物、擺物件……第一次整內(nèi)務(wù),陳魯貴不厭其煩地為新兵講解示范。耿直的新兵余文樂蹦出一句:“班長,你知道有種‘網(wǎng)紅’疊衣法嗎?”
陳魯貴耐心聽余文樂說完,并讓他上前示范。這位廣東籍新兵三下五除二,把短袖體能服疊得整整齊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