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第5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有一位有著26年兵齡的“老班長”——一級軍士長、通信班班長艾貽飛。但他可不覺得自己“老”,入伍26年了,談笑間的神采,仍像當年剛踏入軍營的樣子。

一級軍士長艾貽飛——
維和路上的“老班長”
■朱曉楠

上圖由姜東坡攝。
在中國第5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有一位有著26年兵齡的“老班長”——一級軍士長、通信班班長艾貽飛。但他可不覺得自己“老”,入伍26年了,談笑間的神采,仍像當年剛踏入軍營的樣子。
南蘇丹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通信不便。艾貽飛深知在海外陌生環(huán)境下通信保障的重要性,一抵達任務區(qū)便忙著摸排檢查線路。發(fā)現(xiàn)電話程控交換機存在老化問題后,艾貽飛和戰(zhàn)友們便著手更換新的交換機。調(diào)號、接線頭、分號,從下午4點一直干到第二天中午。“這一次,我們做了200多個接線頭!要不是艾班長帶領大家埋頭苦干,我們都不一定撐得住。”一說起艾貽飛,四級軍士長朱濤打心眼兒里佩服。
一次執(zhí)行巡邏任務時,巡邏分隊的指揮車通信突然中斷,與營本部失去通聯(lián),由于故障復雜,隨車通信員無法排除。附近不時有武裝人員經(jīng)過,若不及時修復,一旦有突發(fā)情況,分隊將陷入孤立無援狀態(tài)。隨隊執(zhí)行任務的艾貽飛了解情況后,主動請纓前往指揮車。憑借過硬的技術,艾貽飛迅速判明故障原因,但又面臨一個新問題——修復線路需要到車外作業(yè),而下車,意味著失去裝甲防護??粗贿h處來回踱步的不明身份人員和地上散落的彈殼,戰(zhàn)友們的心一下提了起來。
為了盡可能保證安全,指揮員下令加強警戒,提供武裝護衛(wèi)。指揮員話音剛落,艾貽飛便跳下了車,隨即開始著手排障。要知道,從一團線路中捋出關鍵幾根進行調(diào)試判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40多攝氏度的高溫中,艾貽飛臉上汗水淋漓,他卻絲毫未覺。
“營作戰(zhàn)值班室,我是赴桑格拉短巡分隊,請回答。”“營作戰(zhàn)值班室聽到!”經(jīng)過緊張搶修,故障順利排除。
勤勤懇懇26年,艾貽飛獲得了許多榮譽,但內(nèi)心深處也有不少遺憾。
“爸爸,你再不回來我就上初中啦!”跨洋電話里,兒子的一句話戳中了艾貽飛的淚點。他又何嘗不想回家,陪著兒子長大呢?但是,一想起不遠處正在難民營執(zhí)勤的戰(zhàn)友,這位從軍26年的“老班長”放下電話,又踏上了通信保障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