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志丹縣自1936年以英雄“劉志丹”命名后沿用至今——
“志丹”,故鄉(xiāng)永不磨滅的英雄印記
■曹琦 丁木城
從陜西省延安市出發(fā),驅車沿著省道303一路向西,兩個小時后,車子鉆過一個隧道,眼前豁然開朗,同行的陜西省志丹縣人武部副部長張德強告訴筆者,志丹縣縣城就在這里。
志丹縣原名保安縣,生于斯長于斯的劉志丹,在這里領導創(chuàng)建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和開赴抗日前線提供了落腳點和出發(fā)點。1936年,劉志丹率紅28軍參加東征戰(zhàn)役,東渡黃河,挺進晉西北時不幸犧牲,毛主席為他題詞“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同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將他的故鄉(xiāng)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以志永久紀念,這一名字也沿用至今。
在志丹縣城北的炮樓山和瓦窯山之間的山坡上,筆者拜謁了志丹烈士陵園。陵園坐北向南,穿過鑲有鐮刀斧頭的鐵柵欄門,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可見烈士紀念堂窯洞頂部豎立著一尊鐫刻著“劉志丹之墓”5個大字的石碑,石碑四周擺放著的菊花香氣撲鼻。據陵園工作人員講,每天都有幾撥人來這里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劉志丹。
“劉志丹是志丹縣人民的英雄,他的故事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秀文化資源。”張德強介紹說,陵園始建于1941年,其后多次修繕、擴建。如今每年的新兵啟運、新學期開學、民兵教育、黨員干部教育等時機,他們都會在這里組織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
志丹烈士陵園正對面,是志丹中學。站在陵園門口,便能聽到瑯瑯書聲。“學生怎么樣,祖國的未來就怎么樣。” 志丹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縣里還有一個中國工農紅軍劉志丹小學,他們冠學校以烈士之名,就是希望同學們能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將紅色基因根植于血脈。
陜北人沉默少言,志丹人也不例外,但“劉志丹”三個字絕對是一個拉近彼此距離、打開話匣子的好辦法。講到高興處,上了年紀的人都能隨口哼唱幾句信天游:陜甘的水喲,陜甘的川哎,哪一條那個山路沒走過劉志丹……
志丹人愛戴劉志丹、尊崇劉志丹,好像他只是一個遠行未歸的鄰家人。在志丹縣,不少居民窗戶的防護欄上,都有一顆紅色五角星鑲嵌其中,很多人家中的墻壁、大門、窗戶上都會貼劉志丹的肖像畫,街道多以紅都、雙擁、保安、愛民命名,每年應征報名的青年中,名字里包含“志”“丹”二字的不在少數(shù)。
采訪結束已是傍晚時分,志丹縣將軍廣場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一些家長來這里,邊散步邊給孩子講述英雄劉志丹的故事。廣場中央的劉志丹雕像下,一個孩子湊過來問筆者:“這就是我們的劉志丹,叔叔您知道嗎?”稚氣未脫的話語中充滿了自豪感。
江西省南昌市將“八一”符號融入城市血脈——
“八一”,一座英雄城的紅色名片
■江賽清 張富華
92年前,南昌起義一聲槍響,宣告了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從此,中國革命的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時間洪流滾滾而逝,城市飛速發(fā)展霓虹閃爍,在江西南昌這座英雄城,“八一”符號永久鐫刻在這里,成為這座城市閃亮的紅色名片。
人流如潮的八一廣場上,八一南昌紀念塔高高聳立;廣場旁邊是車水馬龍的八一大道,沿道西行不足千米就能看見八一公園;乘車從八一大橋通過,遠遠便可看見退役的南昌艦停在贛江大橋上游處……在南昌,以“八一”為名的建筑比比皆是,各種軍事歷史舊址和紀念館與居民樓交錯而建。
漫步南昌的大街小巷,“八一”的印記隨處可見。不少游客都為這里濃厚的革命歷史氛圍與隨處可見的軍事元素而驚喜。
站在八一起義總指揮所——原江西大旅社樓下,筆者思緒被拉回到92年前: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前,周恩來不辭辛苦地籌劃和指導起義各項行動,房間的燈火經常通宵不滅;朱德戰(zhàn)前施妙計,把敵軍的幾名團長以喝酒打牌名義請去,后將他們扣留,致使敵軍群龍無首;葉劍英獲悉國民黨“清共”內幕,專程從廬山趕至九江報告敵人的陰謀;葉挺、賀龍得知這一情報后拒絕赴廬山開會,隨即率部開赴南昌……
歲月悠悠,92載春秋已過。見證那段崢嶸歲月和先輩們偉大壯舉的灰色小樓,仍靜靜地矗立于南昌市繁華的中山路。喜慶禮堂右側,原起義軍總指揮部軍事參謀團辦公場所的9號房間里,案幾上擺放著一座鐘,指針還定格在南昌起義打響的時刻——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
跟隨游客的步伐,筆者來到贛江之濱的鳳凰洲市民公園,仿古觀光小火車、鐵軌、龍門吊等主題設施一應俱全。百年前,這里是南昌的首座火車站——牛行車站,也是南潯鐵路的終點站。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的部隊從這里下車,經輪渡跨贛江進駐南昌城。為紀念這段歷史,南昌市在鳳凰洲市民公園啟動了南昌牛行車站展示館項目,建軍90周年時修繕開放。周末時光,常常能看到市民扶老攜幼,在這里實地感悟八一南昌起義和人民軍隊誕生的光輝歷史。
南昌的一街一景滿載著對革命歷史的回憶,先輩們英雄壯舉在南昌人民心中埋下的紅色基因種子,伴著崢嶸歲月已長成參天大樹,融入南昌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在南昌,當?shù)厝藢Υ蠼中∠锏?ldquo;八一”符號耳熟能詳:清晨,老人在八一廣場鍛煉身體,很多年輕人駕車通過八一大橋上班,不少中學生吃完早飯后趕著去八一中學上學;傍晚,一家人同去八一公園散步納涼……“八一”早已融入這座英雄的城市,成為每個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