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2018年12月3日,來鳳縣城。一本立功證書、一份西北野戰(zhàn)軍的報功書、一枚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fā)的獎?wù)?,它們突然出現(xiàn),震驚了所有人。誰都沒有想到,在這座被大山懷抱的小縣城里,竟“藏”著這樣一位共和國的“人民功臣”。
他的名字叫張富清。
不久前,中國軍網(wǎng)記者專程來到湖北省來鳳縣,探望這位深藏功與名的老英雄。今天起,軍報記者編輯部連續(xù)3天推出長篇人物通訊《老兵張富清》,帶您走進(jìn)一名老兵的精神世界。
老兵張富清(上)
鐺,鐺,鐺……
行走在大街上,這聲響極有節(jié)奏。即使路上人聲、車聲嘈雜,被包裹在其中的“鐺鐺”聲依舊清晰可辨。路過的人們似乎沒有注意到這聲響,也很少有人注意發(fā)出這聲響的老爺爺張富清。

△張富清和老伴在清晨出門去買菜。朱勇 攝
路上的車,接二連三地駛過,鳴笛聲此起彼伏,街邊的店鋪也開了門,人們行色匆匆……在剛剛升起的太陽照射下,湖北來鳳縣,這座被大山懷抱的小縣城已經(jīng)蘇醒了。
老爺爺張富清走得很慢很慢,95歲的他雙手拄著助步架,一瘸一拐……老奶奶孫玉蘭靜靜地走在他身邊,看著前方的路,余光瞥著老伴的步伐。
一步,兩步,三步……此刻,時間在張富清執(zhí)著的腳步中似乎變得緩慢。
這,是張富清老兩口生活中極為普通的一天——套上假肢,出門買菜,回家做飯,看報讀書……日子平淡得像一杯白開水。在周圍鄰居的眼中,張富清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就連他的兒女們也覺得父親是這座普通縣城里的“普通人”。

△臥室的墻上掛著張富清的一部分假肢。孫偉帥 攝
望著張富清老爺爺一瘸一拐的步伐,誰能想到,他這雙如今需要依靠助步架行走的雙腿,曾跟著部隊從陜西一路打到新疆,為解放全中國南征北戰(zhàn);誰能想到,這雙在88歲高齡截肢的腿,曾經(jīng)帶著鄉(xiāng)親百姓握鎬揮鍬,在蜿蜒的石山中挖出了一條路。
幾十年來,張富清將自己的光榮歲月,全部“藏”進(jìn)一只破舊的皮箱。直到2018年的冬天,垂垂暮年的張富清以一種十分偶然的方式出現(xiàn)在公眾的視線中——他那些“藏”起來的傳奇人生,震驚了每一個人。
直到這一刻,人們才發(fā)現(xiàn):他日益佝僂的身軀,映射著中華民族的脊梁;他蹣跚執(zhí)著的腳步,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堅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