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家原子彈的研制進入攻堅期
核心燃料高濃鈾研究卻進展緩慢
如果將原子彈賦予生命
那么高濃鈾就是其體內(nèi)流動的血液
1961年3月
錢三強又一次找到王承書
希望她負責高濃鈾研制
這一次,王承書再次說出“我愿意!”

“我改行了比別人損失要小
既然都是從頭做起
我為什么不可以?我也能做”
第二次選擇
仍是短短三個字“我愿意”
然而,這次的選擇意味著
她要從此隱姓埋名
王承書告別丈夫和孩子
悄悄來到中國第一座濃縮鈾生產(chǎn)工廠
這一年,王承書49歲
1963年底,高濃鈾投入生產(chǎn)
這是決定我國第一顆原子彈
是否成功的關(guān)鍵
1964年1月14日
504廠成功取得第一批高濃鈾合格產(chǎn)品
為原子彈爆炸提供最根本的燃料保證

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
掌握高濃鈾研制技術(shù)的國家
王承書帶領(lǐng)團隊交付產(chǎn)品的時間
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113天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中國人
終于等到了那一聲東方巨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