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新聞中心 >> 軍事 >> 中國軍情  >> 正文

“感動中國”老兵畢生節(jié)儉,什么讓她“奢侈”了一次

m.dddjmc.com 來源: 中國軍網(wǎng)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曾經(jīng)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你畢生節(jié)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這是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組委會授予空軍離休干部馬旭的頒獎詞。這位八旬老兵為何“畢生節(jié)儉”?又是什么讓她一生中“奢侈”了一次,卻感動了萬千國人?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樹高千尺不忘根

——走近“感動中國”的八旬老兵馬旭

■田志國 楊銀滿 中國國防報記者 喬振友

制圖:張銳

“少小離家,鄉(xiāng)音無改。曾經(jīng)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xiāng)愁。你畢生節(jié)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這是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組委會授予空軍離休干部馬旭的頒獎詞。這位八旬老兵為何“畢生節(jié)儉”?又是什么讓她一生中“奢侈”了一次,卻感動了萬千國人?

1月28日,黑龍江省“感動龍江”2018年度人物頒獎儀式在哈爾濱舉行,馬旭當選。同一天,她被哈爾濱市授予“冰城楷模”榮譽稱號。1月31日,馬旭當選“時代楷模——武漢精神踐行者”2018年度人物。

馬旭是誰?一切都要從去年9月份那個美麗的“誤會”說起。兩位老人來到武漢市一家銀行,準備向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一個賬戶轉(zhuǎn)賬300萬元。因為金額較大,銀行職員怕老人遭遇電信詐騙,偷偷報了警。警察來后大家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才發(fā)現(xiàn)背后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85歲高齡的空軍離休干部馬旭和她的丈夫顏學庸的事跡至此廣為人知。

馬旭要把錢捐給自己的老家木蘭縣,她要捐獻的不只是300萬元,而是自己和老伴畢生一分一毫、省吃儉用攢下來的1000萬元,只因為“我在家就是個窮孩子,我希望這錢捐給家鄉(xiāng)的窮孩子們,希望他們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了知識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更有知識,它是個良性循環(huán)。”

花季從軍

戎馬一生成果卓著

1933年3月,馬旭出生在黑龍江省木蘭縣。父親早年過世,母親拉扯她和弟弟艱難度日。隨著解放軍在東北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勝利,許多年輕人積極應征入伍。當時的村長建議馬旭的母親送一個娃去當兵,“弟弟太小,媽就讓我去了。如果沒有參加解放軍,真不知道我以后會怎么樣。”

15歲的馬旭穿上軍裝,成了一名醫(yī)務兵,先后參加了遼沈戰(zhàn)役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她被保送到第一軍醫(yī)大學深造,畢業(yè)時以全優(yōu)成績被分配到原武漢軍區(qū)總醫(yī)院。

1961年,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空降兵部隊。作為軍醫(yī),28歲的馬旭負責跳傘訓練的衛(wèi)勤保障。她很快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有空降兵因為落地不穩(wěn)而使腳踝和腰部受傷。

“保障空降兵,不會跳傘怎么行?”想找到避免空降兵著陸受傷方法的馬旭,萌生了學跳傘的想法。然而,馬旭身高只有1米53,體重剛剛70斤,遠不能達到訓練大綱的要求,加之沒有女空降兵的先例,部隊領導幾經(jīng)考慮,婉拒了她的請求。

馬旭沒有放棄。她在宿舍旁挖了一個1米多深的大坑,填上沙子,用兩張桌子、兩把椅子拼搭起自制跳傘練習臺,一天跳幾十甚至上百次,渾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

半年后,部隊要對空降兵進行考核。馬旭卻出現(xiàn)在考核場。“當時我的跳傘動作很規(guī)范,大家都給我鼓掌。主持傘訓的副師長當場就說:‘我批準你跳傘了!’”

從此,馬旭開始和男兵一起跳傘,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女空降兵之一,一跳就是20多年,并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1983年4月2日,《解放軍報》在頭版刊發(fā)消息,空降兵某師醫(yī)院副院長馬旭夫婦,翻閱大量外軍傘訓資料,并運用在大學里學到的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方面知識,結(jié)合自己的跳傘實踐,分析受傷原因,反復探索,成功研制出“充氣護踝”,裝備空降兵部隊。1995年7月,《解放軍報》再次刊發(fā)消息,離休老干部馬旭夫婦共同研制的傘兵單兵高原跳傘“供氧背心”,通過空降研究所技術鑒定,并獲國家專利,填補了空降兵高原跳傘供氧的一項空白。

樂守清貧

“空投”千萬回報故鄉(xiāng)

能捐出千萬善款,馬旭夫婦很富有嗎?如果你到過馬旭的家,就絕對不會這樣認為。

離休后,馬旭夫婦沒有住在部隊安排的住房,而是搬到武漢市遠郊黃陂區(qū)一個普通小院里,過著簡樸的生活。走進馬旭家,屋內(nèi)條件簡陋得讓人難以想象:許久沒有粉刷的墻壁上有些墻皮已經(jīng)剝落,客廳里的吊燈年久失修,睡的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沙發(fā)已露出破麻布和棉絮,最貴的家具是當年老人為搞科研專門打的書柜,里面裝滿了兩位老人的科研成果和資料書籍。這套書柜,也僅花了五六百元。一日三餐,他們吃的都是粥、饅頭、面條和青菜。二老共用一部用了10多年的翻蓋手機,所穿衣服都是軍隊發(fā)的各種軍裝。

記者見到二老時,他們都穿著已經(jīng)洗得發(fā)白的迷彩服,馬旭老人腳上穿著一雙在地攤上花15元買來的紅色雪地靴。她告訴記者,這是她多年來買的最貴最好的一雙鞋子,“有人覺得我們?nèi)兆舆^得苦,有人覺得我們對自己太摳門了,但我們覺得很好了,夠用了,多了也浪費。”

離休后,馬旭和丈夫?qū)W⒂卺t(yī)學科研,在軍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體會,并撰寫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依據(jù)》,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空白,并獲得4項國家發(fā)明專利。這千萬善款,一部分就來自他們研發(fā)出科研成果的報酬和獎勵。

馬旭對自己的生活“小氣”到近乎苛刻,對公益事業(yè)卻“大氣”到令人難以置信,“我當了兵,上過大學,生活幸福了,不能忘記家鄉(xiāng)黑土地上的兄弟姐妹。”2017年9月,黃繼光生前部隊在武漢舉行紀念黃繼光犧牲65周年活動,曾和黃繼光同屬一個師的馬旭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在這場活動中,馬旭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老教練員金長福,跟他說起想把畢生積蓄1000萬捐獻給家鄉(xiāng)木蘭縣的想法,并委托其幫忙聯(lián)系家鄉(xiāng)的政府。

對妻子的決定,馬旭的丈夫顏學庸十分支持:“她有今天,全靠家鄉(xiāng)送她來當兵。”2018年3月,金長福幫馬旭與木蘭縣取得聯(lián)系。2018年5月,木蘭縣教育局局長季德三第一次跟馬旭通電話,了解到老人有兩個心愿,一是將畢生積蓄捐給家鄉(xiāng),二是希望去世后骨灰可以送回家鄉(xiāng),與父母安葬在一起。

2018年9月,季德三和同事在金長福的陪同下前往武漢,代表木蘭縣政府接受了馬旭老人的捐款,之后就有了在銀行發(fā)生誤會的那段插曲。

“國家提出精準扶貧,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應該帶頭響應,帶頭去做,而且應該盡量實實在在把它做好。我的家鄉(xiāng)是貧困縣,我把畢生積蓄回饋給生我養(yǎng)我送我參軍的家鄉(xiāng),就是希望能為家鄉(xiāng)多作點貢獻。”

耄耋筑夢

心懷大愛感動國人

在“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現(xiàn)場,馬旭和老伴顏學庸身著迷彩服,相互攙扶著緩緩走上舞臺,他們抬起右手,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此時,全場掌聲雷動,許多觀眾熱淚盈眶。

“將畢生積蓄全部捐出來,你們以后生活怎么辦?”面對提問,馬旭毫不猶豫地說:“我和老伴都有離休工資,看病也有保障,物質(zhì)上的條件,我覺得不需要追求太多。”

按照馬旭老人的意愿,她的這筆捐款將用于木蘭縣的教育、公益事業(yè)。經(jīng)木蘭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將建設一個公共場館,用于開展教育、文化活動,場館名稱初定為“馬旭文博藝術中心”。

1月27日,借馬旭回哈爾濱參加“感動龍江”2018年度人物頒獎的契機,木蘭縣領導專門來到馬旭下榻的賓館,征求二老對“馬旭文博藝術中心”選址落位、外觀設計、場館功能等的意見和建議。

看到主體建筑被設計為降落傘外形的效果圖時,兩位老人十分高興。馬旭笑著說:“希望這一千萬能給家鄉(xiāng)作點貢獻,帶來變化。”

木蘭縣領導當場表示:“我們要將中心建成傳承木蘭文化的新地標,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基地以及群眾文化生活的陣地,并邀請二老在中心建設完成時,回到家鄉(xiāng)為中心揭牌。”

“我們一定出席揭牌儀式,還要為廣大青少年做報告、講歷史,讓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馬旭激動地說。

春節(jié)前夕,哈爾濱警備區(qū)邀請馬旭夫婦與全體官兵舉行座談會,主持人這樣介紹馬旭:“她本可以衣錦還鄉(xiāng),但踏上故土的鞋子卻補了又補。這一分一分攢出來的1000萬,是一名老共產(chǎn)黨員的永恒初心,更是一個拳拳赤子的殷殷深情。”臨別時,馬旭和顏學庸為官兵留言:“戰(zhàn)友們,要把手中槍握得緊緊的,保衛(wèi)好祖國,保衛(wèi)好人民。”

上一頁 1 2下一頁
相關新聞
82歲高齡老兵談剿匪往事 忘不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隆冬時節(jié),天山北麓早已滴水成冰。1月21日一大早,記者從昌吉市出發(fā),一路向東,乘車輾轉(zhuǎn)了3個多小時,趕到邊境小城——奇臺縣,與某邊防團慰問小組一起去看望82歲的老兵陳進倉。 請關注今日《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八十二歲高齡的陳進倉,談起當年參加剿匪的往事,仍然記憶猶新...

祖孫三代70年尋親路:臺灣老兵后代找回廣東親人

2月11日,來自臺灣高雄的娜娜向頭條尋人求助,希望為過世的爺爺何燦南找回廣東肇慶的親人。尋親信息彈窗一天后,好消息傳來,通過頭條尋人和當?shù)鼐?,何燦南的家鄉(xiāng)親人找到了。遺憾的是,老人的弟弟妹妹均已過世。 抗戰(zhàn)時期,年僅16歲的何燦南被迫參軍,那時候廣東高要的老家連門...

16年消防“老兵”首次與妻女團聚過年

臺海網(wǎng)2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劉龍 通訊員 王文麗 王國維 文/圖)1月28日小年日,張利維帶著未滿一周歲的小女兒從湖南突然“空降”在漳州龍文消防大隊,給了丈夫彭維偉一個大大的驚喜!這是龍文大隊藍田中隊班長彭維偉加入消防隊伍16年來,首次與妻女團聚過年。“老婆,對不起,...

頭條尋人幫揚州籍赴臺老兵后代找回大陸親人

2018年11月,臺灣網(wǎng)友晏禮健向頭條尋人發(fā)出求助,希望能替他離世的父親、赴臺老兵晏維禮尋找故鄉(xiāng)揚州的親人。近日,好消息傳來:老兵失聯(lián)長達70年的大陸親人找到了! 2018年11月的一天,頭條尋人的郵箱里收到了一封來自臺灣的求助。寫信人叫“晏禮健”。他想為離世多年的父親、赴臺...

臺灣百歲抗戰(zhàn)老兵許歷農(nóng):最大心愿是國家統(tǒng)一

日前在京舉行的慶祝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成立30周年大會上,與會者拿到一本新書——《許歷農(nóng)的大是大非》。 許歷農(nóng)何許人也?這位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的國民黨退役上將,高中畢業(yè)后即入伍,先后參加過皖南戰(zhàn)役、浙贛戰(zhàn)役等。他曾任臺灣軍方要職,被公認為是國民黨內(nèi)最早認清李登輝搞“臺獨”的人。1994年5月,他創(chuàng)辦旨在促進兩岸統(tǒng)一的新同盟會并擔任會長。25年來,許歷農(nóng)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