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軍旅”戰(zhàn)機飛向藍天,迎戰(zhàn)紅藍對抗演練中的下一個對手。楊軍 攝
藍軍——假想敵部隊。這個詞,天生與飛行有著不解之緣。
人們所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支專業(yè)假想敵部隊,就是1966年以色列空軍組建的“外國空軍模擬大隊”。
中國空軍的專業(yè)航空兵藍軍進入人們視野的時間并不長。2015年“火力-2015·山丹A”演習是他們在公開報道中首次亮相。
在人們眼中,這支飛行藍軍神秘而低調(diào),與威名赫赫馳騁朱日和大漠的“中國第一藍軍旅”相比截然不同。
不過,與陸軍藍軍旅“紅藍兼?zhèn)?rdquo;的理念相似,空軍的這個藍軍旅也有個響當當?shù)目谔?,叫?ldquo;藍軍最像,紅軍最強”。
這背后,是藍軍建設的一個共同課題:作為假想敵部隊,最首要的就是把敵人“演真扮像”,為和平時期練兵提供對手,對未來戰(zhàn)場上的對抗進行推演。
要演真扮像假想敵,談何容易——
比如,戰(zhàn)爭中對抗雙方充滿了偽裝與欺騙,隱真示假是最基本的作戰(zhàn)原則,要在戰(zhàn)爭開始之前將敵人演真扮像,這里注定充滿了天然的矛盾。
再如,模擬的敵人畢竟不是真實的敵人,“再像”也不等于“就是”。演真扮像的標準是什么?要評價藍軍的“藍度”本身就很有難度……
類似這些問題,是當前我們推開紅藍對抗訓練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也是專業(yè)化藍軍部隊建設繞不過去、必須回答的使命課題。
答案在哪里?空軍藍軍旅組建成立數(shù)年來,用實踐探索給出了充滿辯證的思考。
當好磨刀石,做最強的對手,還是最像的敵手?
一支部隊的戰(zhàn)斗力強不強,通常取決于兩個方面,一看裝備,二看人才。
照此來看,空軍藍軍旅堪稱“天生強大”:列裝的是當時空軍現(xiàn)役最先進的機型;飛行員從全空軍選拔,不少人是“金頭盔”得主或空戰(zhàn)能手;有的機務大隊直接整建制從別的單位“端”過來……
難怪有人說,這支部隊一誕生就攜帶著“最強對手”的基因。
這也符合人們對于藍軍的最初期待——就像中部戰(zhàn)區(qū)空軍某旅“金頭盔”飛行員徐恩慧心中對藍軍的定位:“它應該是所有人都打不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