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近尾聲,回首來路,這一年許多網絡熱詞走俏社會,也已浸潤到軍營之中。軍報第6版近期組織讀者調查,從一南一北兩座軍營兩支部隊的反饋來看,網絡熱詞的軍營初體驗,恰恰成為信息時代官兵家國情懷的另類表達。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文章——

網絡熱詞之軍營體驗
——信息時代官兵家國情懷的另類表達
寫在前面的話
不懼怕不回避 有軍味才更好
■陳坤豐 李東哲
我們這支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從不拒絕時尚和潮流。否則,當年腳踏黃洋界上,這支軍隊的締造者之一毛主席就不會發(fā)出“站在這里能看多遠”的重磅之問。
我們這支軍隊從誕生之日起,也從不忘記來自哪里、初心是什么。否則,那首名叫《我是一個兵》的歌曲不會傳唱如此之久,如此深入人心。無論社會怎樣變遷,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我黨我軍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永遠不會變:群眾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跟到哪里。
2018年已近尾聲,回首來路,這一年許多網絡熱詞走俏社會,也已浸潤到軍營之中。本版近期組織讀者調查,從一南一北兩座軍營兩支部隊的反饋來看,網絡熱詞的軍營初體驗,恰恰成為信息時代官兵家國情懷的另類表達。
習主席強調,要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在這次讀者調查中,我們分別與一南一北兩座軍營兩支部隊的戰(zhàn)友們就網絡熱詞座談交流,官兵們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令我們受益匪淺。細細品味,驀然發(fā)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落實已經融入信息時代,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鍛造已經滲透進網絡空間。
網絡熱詞面前,帶兵人怎樣不懼怕不回避?戰(zhàn)友們如何讓它們貼心貼肺、“軍味”更濃?這值得我們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努力。
這里我們分類整理了部分官兵的故事和看法。
1.身邊典型有“官宣”
政治教導員林永進:前不久,倆明星同時在微博上發(fā)布“官宣”,公布二人結婚喜訊。兩人粉絲眾多,婚訊備受關注,引發(fā)網絡瘋狂轉發(fā),此為“官宣”。“官宣”在軍營走紅,意味著表揚身邊典型。
“為什么入伍?為什么入黨?對每一名軍人來說,這是終其一生的叩問和自省。”政治教育課上,我給大家“官宣”光電技師王叢林的故事——
有一次,我跟王叢林聊到入黨動機時,他現場熟練地背誦了入黨誓詞,字字句句滿懷深情。雖然已經入黨16年,可他回憶起當時入黨的情景,仍然十分激動——誰主持的大會、誰介紹他入黨、誰給他提出了什么批評意見,至今記得一清二楚。王叢林的床頭一直少不了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書籍,每天都會抽空翻看,近期看的就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與大家閑聊時,他總能用樸實的語言講述黨的歷史,傳播黨的理論……王叢林時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初心,詮釋著一名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事后,官兵們說,這次“官宣”令人印象深刻。
2.單雙杠上的“杠精”
政治教導員李思:“杠精”指抬杠成癮的一類人群。不管別人說什么,先反駁挑刺,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反駁別人來凸顯自身的優(yōu)越感。而在軍營里則用以代指擅長、癡迷于單雙杠的官兵,我們營就有這樣一個“杠精”。
“40、41、42……夠了‘杠精’,別做了,快下來吧!”戰(zhàn)士李超單雙杠特別厲害,但人也很犟,于是他這個“杠精”便有了雙重含義:單雙桿無人能比,還喜歡與人“抬杠”。
晚飯時,李超肌肉酸痛無法正常使用筷子,拿出了自備的勺子,其他連隊的戰(zhàn)友一眼斷定李超準又是跟單杠“杠”上了。“大家都知道你有勁兒,考核達標就行唄,干啥跟自己較勁?”一聽這話,李超的“杠”勁兒又上來了:“訓練不是為考核,而是為打仗,要把訓練場當戰(zhàn)場,訓練自然按照打贏的標準來。”
向李超致敬!我相信:強軍使命呼喚越來越多的“杠精”,大家都敢于跟“和平病”較勁“抬杠”,就一定能立起練兵為戰(zhàn)“硬標尺”,一切向實戰(zhàn)聚焦,一切向打贏對標。
3.軍營“錦鯉”不一樣
干事王江寧:2018年錦鯉“最忙”,社會上很多人通過轉發(fā)錦鯉希望能給自己帶來好運,官兵們雖然不信“這一套”,但發(fā)表“動態(tài)”時配上一張錦鯉圖,倒也能增添幾分樂趣。
剛坐上出租車我就對司機說:“師傅麻煩您開快點,還有一個小時發(fā)車。”“小伙子,你可真沉得住氣,從這到車站40分鐘的路程,你只打了一個小時的提前量,這要是排隊取票的人多,恐怕得改簽。”摸了摸口袋里的軍官證,暗自吃下定心丸:“有‘軍人依法優(yōu)先’政策作保證,只要不堵車,應該來得及。”
好在車站位于市郊,一路車流較少,下車后,直奔軍人取票窗口……坐上火車后,我掏出手機編輯了一條朋友圈:“好在不堵車、幸虧有優(yōu)先政策——趕火車的‘錦鯉’。”
人吶,有時寧愿相信運氣,也不早做準備。這次險些誤車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強軍之路并非坦途,僅憑“運氣”必然導致錯失良機。道理很簡單,交通路況分時段、看運氣,強軍路上沒有“錦鯉”,本領不是“想好事”想出來的而是“實打實”練出來的。戰(zhàn)爭隨時會爆發(fā),備戰(zhàn)打仗刻不容緩。
4.比武容不得講“佛系”
下士蘇恒:佛系,是指專注于事情發(fā)生的過程,抱著盡人事知天命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苛求、不在乎、不計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我和戰(zhàn)友們一致認為,豁達還要分場合,軍人不能時時處處講“佛系”。
“小蘇快點,跟上隊伍的步頻!”“小蘇,調整呼吸,節(jié)奏不要亂!”……建制連比武賽道上,任戰(zhàn)友們如何前拉后推、加油鼓勁,我還是無法克服生理上的疲憊。“我不行了,你們別管我,別把隊伍拖散了!”
“小蘇,你也太‘喪’了,那么多人保障你還不快跑?”比武結束后,面對班副數落,我亮出了我的“佛系”理論:“我這是‘佛系’不是‘喪’,是三分隨緣、七分從容的自我消解,不是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嘛!”
一旁的排長聽了這番話,走了過來:“還‘佛系’呢!軍人就得鉚足勁謀打贏,平時苦練殺敵本領的過程是我們的主責主業(yè),戰(zhàn)時能打勝仗的結果更是核心要務。走,跟我加練去!”
打贏無捷徑,唯有下苦功。戰(zhàn)友們都說,排長為咱做出了好樣子。
5.“確認過眼神” 的魅力軍嫂
科長江小亮:“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出自林俊杰《醉赤壁》中一句歌詞,表示“確認過”“甄別過”的意思。
不久前,我們旅家屬委員會發(fā)出一封支持改革強軍倡議書,在軍嫂微信群里引發(fā)熱議,上千條留言,見證了軍嫂們“有國才有家,支持改革就是支持‘他’”的大局意識。
我們旅軍嫂素有“甘于舍小家為大家,大局面前不講任何條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32年前,面對部隊整編,50名隨軍家屬聯名給總部領導寫信表態(tài),爭當“賢內助”,無怨無悔支持丈夫獻身國防事業(yè)。
老兵有新傳,軍嫂添光彩。運輸連連長郝云強的妻子王亞娟剛調到駐地工作,又面臨連隊轉隸移防,兩人再次分開,王亞娟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年邁的公婆需要照顧,孩子需要哺育。王亞娟忍痛辭職做起了全職太太。她每天從早到晚忙里忙外,體重驟減。電話里,她卻向丈夫打趣道:“我這是在減肥。”今年9月,女兒剛滿一周歲,在家里一直指著爸爸的照片哭,得知丈夫演習經過陜西,王亞娟帶上一歲的女兒,買了動車票,從山西一路顛簸到丈夫途經的那個車站久久等待。
郝云強出現了,近在咫尺卻不能相擁,只能隔著幾條火車道,隔著火車護欄,遠遠地深情注視著。
“確認過眼神”,戰(zhàn)友們含淚點贊:王亞娟抱著女兒凝視著丈夫的背影,最美!
6.拿工資的“隱形貧困”
小隊長李贊:“隱形貧困人口”指有些人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但也有的所謂“隱形貧困人口”不是沒錢,只是花得多、沒有節(jié)制而已。我們連有一位與眾不同的“隱形貧困者”:捐款大方,消費摳門。
“隊長,我想給黨支部精準扶貧工作出份力,咱們支部對口的那個村子真的太窮了,我一想到上次去看到的那幾個沒錢上學的娃娃就心疼。這是500塊錢,請你幫我轉交黨支部。”作為群眾委員,我正在籌劃黨支部扶貧工作時,連隊下士小劉找上門來。
“平時看你不去超市也不外出,始終覺得你是一個拿工資的‘隱形貧困人口’,原來你是一個有愛心、黨性強的‘隱形貧困’吶!”我詫異地撓了撓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