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艾略特說:“四月是最殘忍的季節(jié)。”那一年的4月1日,王偉犧牲在海天之間。那一年的4月27日,張超犧牲在飛向海天的路上。張超走得很悲壯,宛如勝利前被最后一顆子彈擊中的那個士兵。
請關(guān)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折翼海天,用生命為中國航母事業(yè)鋪路,“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
“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絕不能辜負這個時代”
■解放軍報記者 徐雙喜 柳 剛 陳國全

張超生前駕駛殲-15戰(zhàn)機準備進行飛行訓練時的身影。資料照片
“飛鯊”殲-15,國之利器,航母戰(zhàn)斗力核心。
在人們關(guān)于殲-15的記憶中,定格著這樣一份悲壯——
2016年4月27日12時59分,29歲的飛行員張超在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因戰(zhàn)機突發(fā)故障,壯烈犧牲。
沒有留下豪言壯語,只有拼盡全力的執(zhí)著。只剩下最后7個飛行架次,他就能飛上航母遼寧艦。這一天,年僅29歲的他,來不及給年邁的父母、親愛的妻子、2歲的女兒留下一句話,便匆匆走了。
張超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中國航母事業(yè)立起了一座熠熠閃光的“航標”!
“他倒在了距離夢想咫尺之遙的地方。”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時任部隊長戴明盟痛心地說,當年選拔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時候,張超熱切的眼神打動了他。
國外報告顯示,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的風險系數(shù)是航天員的5倍、普通飛行員的20倍。
當時,戴明盟問:你知不知道風險?年輕的張超沒有絲毫猶豫,連說了3個“想”:“想跟著您飛,想飛艦載機,想上航母!”
每看一次當年那次訓練的視頻,戰(zhàn)友們的眼圈就要濕潤一次——
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張超首先選擇了“推桿”,拼盡全力挽救戰(zhàn)機。正是這個選擇,讓他錯過了跳傘自救的最佳時機!
生死之界,一念之間。張超拼力一搏,悲憾海天。
戴明盟,這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試飛英雄,為他落淚了。
